高校教育管理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期刊订阅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本周话题  |  English
 

2007年创刊
ISSN 1673-8381
CN 32-1774/G4
 

期刊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协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
主  编:袁寿其
编辑出版:《高校教育管理》编辑部
电  话:0511-84446013
地  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邮  编:212013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高校教育管理
 
2022年 16卷 05期
刊出日期:2022-09-10

专家笔谈
民办与职业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江苏省优秀社科栏目资助)
   
专家笔谈
1 游旭群,靳玉乐,李森,等
新时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大有作为
新时代,教师教育应该在更高格局定位、更大使命担当中,以“国之大者”的战略眼光走向高质量发展。部属师范大学应该在树立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教师教育协同提质创新机制,推动“全能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并探索科学化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高水平综合大学要克服影响其教师教育大有作为的因素,更新教师教育培养目标,支撑教育学科理论创新,实现高层次教师教育,并促成教师教育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地方师范大学应打破“去师范性”倾向明显、同质化问题突出以及多元互动不足等困境,在明晰自身定位的基础上服务地方基础教育,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在协同合作中不断提升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高校教师教育者队伍应突破身份意识错位、研究能力与教育能力错配、专业发展制度不健全等困境,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育人导向、完善专业发展制度体系促进自身高质量建设;西部地方师范院校应直面目标定位偏离、办学资源相对匮乏、教师培养模式粗放、教师职后培训乏力等挑战,坚持教师教育主业,利用信息技术助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并推进形成师范院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立交桥”,助力西部地区教师高水平持续发展。
2022 Vol. 16 (05): 1-21 [摘要] ( 35 ) [HTML 1KB] [PDF 1128KB] ( 505 )
民办与职业教育管理
22 朱德全,彭洪莉
 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逻辑
  乡村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以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型教育,肩负着培养技术型人才和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技术使命,是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高质量发展应遵循从应然到实然再到必然的“技术势能技术动能技术赋能”三位一体的技术逻辑。高等职业教育要在技术势能上回归技术教育、强化技能培训和锚定技术研发,以提供服务乡村产业、文化和生态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教育位”“文化位”“生态位”支撑;在技术动能上满足乡村产业、文化和生态高质量发展对技术型人才激活乡村生产功能的现实需求、技能型乡村激活乡村文化功能的切实需求和绿色型技术激活乡村生态功能的事实需求;在技术赋能上以“走在前融其中跟其后”为逻辑理路,通过培养技术型人才、共建技能型乡村、发展绿色型技术,助推乡村产业、文化和生态全方位、立体式高质量发展。
 
2022 Vol. 16 (05): 22-32 [摘要] ( 32 ) [HTML 1KB] [PDF 1074KB] ( 382 )
33 瞿连贵,邵建东
新时代职业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赋能共同富裕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在功能上表现为普惠性人力资本开发、定向式技能培训供给和高质量资源扩充等。面对时代需求,人力资本开发面临供给滞后与特色不足的双重挑战,职业技能培训面临项目制下稳定性差的现实阻碍,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面临职前职后脱节的结构困境。更好发挥职业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功能作用,我国应兼顾人力资本开发质量与特色以赋能高质量就业,强化定向式技能培训供给以赋能低收入群体增收,推动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衔接贯通以赋能生涯发展。
 
2022 Vol. 16 (05): 33-39 [摘要] ( 24 ) [HTML 1KB] [PDF 935KB] ( 462 )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江苏省优秀社科栏目资助)
40 包水梅,陈嘉诚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学评价政策偏好研究
 基于政策工具理论,本研究对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发布的53份教学评价政策文件进行分析,在政策工具X维度和教学评价政策内容要素Y维度二维分析框架下考察政策工具使用结构和各政策内容要素受重视程度。结果发现,高校教学评价政策以命令型工具为主,以劝诫型工具、激励型工具、能力建设型工具和系统变革型工具为辅;政策内容侧重对评价内容、评价结果处理与使用、评价方法和评价组织管理的规定,有关评价目的和评价主体的规定尚未引起重视;初步形成了依据政策内容要素特性配置政策工具的逻辑。这反映出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学评价政策的价值导向开始由效率优先转向兼顾质量,决策逻辑逐步从教学管理走向教学治理,但也存在伦理意蕴被遮蔽、实施中行政化倾向严重、执行效力受限等问题。未来高校需优化教学评价政策的顶层设计,提升利益相关者对政策的认可度与执行力,建立教学评价政策的元评价机制。
 
 
2022 Vol. 16 (05): 40-51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1022KB] ( 340 )
52 朱小平,张家军
 论我国交叉学科建设的规训隐忧及消解路径
 交叉学科建设是适应新时代发展、推进新科技革命、建立高等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创举。但在现实过程中,囿于学科规训的影响,交叉学科建设在知识生产、学术组织、学科制度和学科体系等方面受到多重束缚与限制,导致交叉学科系统知识体系生成困难,学术共同体凝聚乏力,内外制度发展动力失衡和学科体系设置弹性不足,制约了交叉学科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更好地促进交叉学科发展,我国应打破学科知识生产的边界壁垒,消解学术组织的科层区隔,优化学科内外制度,创新学科管理机制,以消除交叉学科发展中的规训隐忧。
 
 
2022 Vol. 16 (05): 52-63 [摘要] ( 21 ) [HTML 1KB] [PDF 1046KB] ( 381 )
64 高若瑜
 高校教师教学竞赛虚假繁荣的逻辑根源与治理路径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呈现一片虚假繁荣的景象。教学竞赛活动遍地开花,影响力持续扩大;教学竞赛的价值被量化认定,呈现等级化趋势;教学竞赛结果与奖惩紧密挂钩,竞赛成绩被纳入考核体系。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的虚假繁荣源于多重逻辑的共同作用:基于管理逻辑的教学绩效主义要求对教学实践进行量化衡定;基于技术逻辑的教学认知窄化了教学内涵;基于活动逻辑的“运动式”宣传造势营造了重视教学的假象。为了实现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的有效治理,竞赛组织者应当明确其功能定位,聚焦基础性教学技能;优化竞赛规则,与日常教学和基层教研相结合;变革竞赛文化,激发参赛者的教学成就动机。
 
2022 Vol. 16 (05): 64-72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924KB] ( 439 )
创新创业研究
73 宗晓华,王立成
高校创业教育能否提高地区创业水平?——内外部创业的双重视角
  近年来高校创业教育蓬勃开展,然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重却在持续下降,这一现象引发我们思考高校创业教育是否能够带来预期的社会效益。本研究依据201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内外部创业的双重视角,实证分析高校创业教育对地区创业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创业教育对地区外部创业与内部创业均具有显著和稳健的促进作用。然而,对于外部创业而言,高校创业教育的影响则表现出明显的行业异质性。同时高校创业教育的作用还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滞后性特征。鉴于此,未来我国应进一步丰富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建立内外部创业并重的评价体系; 加强对毕业生创业行业的政策引导,激发科技创新导向的创业热情; 鼓励高校毕业生采取差异化的地域创业战略,提高创业成功率; 适当延长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保护期”,完善创业追踪帮扶机制。
 
 
2022 Vol. 16 (05): 73-86 [摘要] ( 32 ) [HTML 1KB] [PDF 1030KB] ( 379 )
87 尹理智,杨明刚,李卓
 奥克兰大学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形成背景、组织要素与实现路径
  在新西兰经济战略转型背景下,奥克兰大学不断拓展学术组织与学术研究的边界,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激活创新创业基因,构建了自控要素、他控要素、关联要素“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与此同时,奥克兰大学形成了以社会资源为依托,打造“多师复合”师资队伍;以技术转化为内容,加速产学研用协同共生;以公共服务为内容,完善创新创业政校关系三条实践路径。基于此,我国高校可通过激发教师创新创业效能,打造优良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发挥校地联动机制,优化产学研用支持体系;建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新范式,完善政校合作组织关系等举措来建设和优化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2022 Vol. 16 (05): 87-95 [摘要] ( 26 ) [HTML 1KB] [PDF 946KB] ( 349 )
高校思政教育与管理
96 杨国栋,马晓雪
 新文科视域下课程思政与知识传授融合的基本逻辑与实现路径
  新文科给高校学科知识体系和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助力课程思政与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和协同发展。新文科倡导知识领域的融合驱动和交叉创新,其本身也蕴含课程思政。新文科视域下,新文科和课程思政具有价值建设的同构性与互惠性;和知识传授具有学科发展的交互性与协同性;和课程思政、知识传授具有方法路径的共通性。新文科建设对思维范式、知识体系、话语建设进行系统性创新,其推动课程思政与知识传授融合的基本逻辑为以知识融合引导学科价值体系的重构,以话语建设推动知识叙事方式的更新,以唯物主义建构价值与事实的协调统一。新文科视域下推动课程思政与知识传授有机融合,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与知识传授的共同要素及其联动机制,构建多层次的“知识树元素库”体系,探索多方式的“话语知识”融合途径,健全多支柱“教学研究”互促机制。
 
 
2022 Vol. 16 (05): 96-105 [摘要] ( 23 ) [HTML 1KB] [PDF 955KB] ( 478 )
106 黄宁花,禹旭才
系统思维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实践反思与优化路径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运用系统思维助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有助于优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格局,推动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而且有助于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从系统思维视域看,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元素分散、主体分化、实践偏离等问题,高校应善用整体性系统思维有机整合、聚焦提炼、灵活运用课程思政元素;巧用关联性系统思维强化校际沟通、部门协同、师师合作、师生交流;活用动态性系统思维促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比例协调、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进而推进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
 
 
2022 Vol. 16 (05): 106-115 [摘要] ( 27 ) [HTML 1KB] [PDF 935KB] ( 400 )
高等工程教育实践与创新
116 吴国玺,郑直,刘培蕾
 地方本科高校“产学研教创”育人模式的探索与改革
——基于X大学OPCE创新教育理念的实践
  地方本科高校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人才培养中存在定位不清、与实践脱节、专业设置更新慢等问题,制约了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X大学基于OPCE创新教育理念,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产学研教创”育人模式。该模式通过打造“产创联通”育人路径,夯实“学创课程”育人基础,建立“研创融通”育人制度,形成“教创融合”育人格局,构建大创新育人新机制,为国家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范例。
 
 
2022 Vol. 16 (05): 116-124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1191KB] ( 458 )
高校教育管理
 

微信公众号

 
 

通知公告

 
· 《高校教育管理》编委会换届暨第六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
· 我刊被评定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3年版)”
· 我刊刊文入选第二届江苏“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名单
· 2024年寒假相关工作安排公告
· 我刊入选为江苏省高校学报研究会2023年度精品期刊
· 我刊继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 校学科建设与规划发展处到编辑部调研
· 《高校教育管理》2022年度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下载中心

 
· 《高校教育管理》论文投稿模板
· 版权须知
                  更多 
 

友情链接

 
· 江苏大学杂志社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2《高校教育管理》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