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网刊维护  |  留言  |  联系我们  |  返回杂志社  |  English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常用链接

 
· PDF阅读器福昕下载
· 江苏大学
· 外文期刊参考文献查询
· 中国知网
· 万方医学网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 33卷 04期
刊出日期:2023-07-19

目录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经验技术交流
综述
神经系统疾病专题
   
目录
1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2023年第4期目次
2023 Vol. 33 (04): 1- [摘要] ( 16 ) [HTML 1KB] [PDF 384KB] ( 378 )
神经系统疾病专题
277 周继勤1, 倪玮1, 凌亚亭1, 吕孝瑞1, 牛冬冬1,曾宇1, 仇昀1, 司雨1, 王子瑜2, 胡嘉波1
神经干细胞分泌组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表型抑制体内外神经炎症
目的: 探究神经干细胞分泌组(neural stem cell secretome,NSC-S)对体内外神经炎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脂多糖诱导神经炎症小鼠模型,通过旷场实验评估NSC-S对小鼠行为学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和尼氏染色评估NSC-S对脑皮质小胶质细胞表型和神经元损伤的影响;体外用脂多糖刺激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NSC-S对BV2细胞表型的影响,采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抑制剂GW9662研究NSC-S的抗炎机制。结果: 经NSC-S治疗的小鼠在旷场实验中运动总距离及平均运动速度均显著提高(P<0.05),NSC-S调节小鼠脑皮质中小胶质细胞表型极化并抑制神经元损伤;NSC-S在体外抑制BV2细胞M1表面标志CD86表达(P<0.05),促进M2表面标志CD206表达(P<0.01),然而,GW9662阻断了NSC-S对BV2细胞表型的调节作用(P<0.05)。结论: NSC-S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表型在脂多糖诱导的体内外神经炎症中发挥保护作用。
2023 Vol. 33 (04): 277-283 [摘要] ( 30 ) [HTML 1KB] [PDF 3839KB] ( 669 )
284 倪玮1, 周继勤1, 凌亚亭1, 吕孝瑞1, 牛冬冬1, 曾宇1, 仇昀1, 司雨1, 王子瑜2, 胡嘉波1
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帕金森病模型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究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液(neural stem cell-conditioned medium,NSC-CM)对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体内外模型中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6-OHDA脑立体定位注射SD大鼠的内侧前脑束建立体内PD模型,并在黑质和纹状体中注射NSC-CM进行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黑质和纹状体中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DAN)丢失情况,免疫印迹实验检测黑质中线粒体融合蛋白1(mitofusin1,Mfn1)的表达水平。采用6-OHDA处理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建立体外PD细胞模型,并用NSC-CM进行预处理;检测PD细胞模型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细胞活性氧水平,免疫印迹实验检测Mfn1表达水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检测NSC-CM成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C12细胞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线粒体的内化。比较去除线粒体前后NSC-CM对PC12细胞存活率及线粒体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 注射NSC-CM后,PD大鼠DAN丢失减少,Mf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NSC-CM预处理后,PD细胞模型LDH活性明显降低(P<0.05),活性氧水平明显下降(P<0.05),Mf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LC-MS/MS检测到NSC-CM中存在线粒体成分,并观察到PC12细胞对NSC-CM中线粒体的内化。去除线粒体NSC-CM引起PC12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和线粒体荧光强度显著减弱(P<0.05)。结论: NSC-CM可改善6-OHDA造成的神经元死亡、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和线粒体融合水平下降,而该保护作用可能与PC12细胞内化NSCs线粒体有关。
2023 Vol. 33 (04): 284-291 [摘要] ( 13 ) [HTML 1KB] [PDF 3751KB] ( 447 )
292 徐嫚, 于明
丁苯酞通过上调海马IGF1R表达改善APP/PS1/Tau小鼠认知功能
目的: 观察丁苯酞(butylphthalide,NBP)对APP/PS1/Tau小鼠海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表达的影响,探讨IGF1R在NBP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8月龄雄性APP/PS1/Tau小鼠随机分为AD组、NBP干预组和NBP+IGF1R抑制剂干预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8月龄C57BL/6J雄鼠作对照组。对照组和AD组每日灌胃给予植物油0.2 mL,NBP干预组每日灌胃给予120 mg/kg的NBP,NBP+IGF1R抑制剂干预组在NBP干预组基础上每日腹腔注射10 mg/kg的IGF1R抑制剂(NVP-ADW742)。各组连续给药6周后通过Y迷宫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检测认知行为。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海马Aβ、Tau和p-Tau表达,尼氏染色评估海马神经元损伤,免疫荧光检测海马IGF1R表达。结果: 与AD组相比,NBP干预组自主交替率、认知指数明显增高(P<0.05),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变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5)。与AD组相比,NBP干预组海马Aβ和p-Tau表达显著降低(P<0.05)、海马神经元凋亡显著减少(P<0.05)、海马IGF1R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NBP干预组相比,NBP+IGF1R抑制剂干预组海马Aβ和p-Tau表达明显升高(P<0.05),自发交替率、认知指数显著降低(P<0.05),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NBP可以通过上调海马IGF1R的表达对AD发挥认知保护作用。
2023 Vol. 33 (04): 292-296,302 [摘要] ( 20 ) [HTML 1KB] [PDF 2635KB] ( 407 )
297 蒋琦锐, 侯炎冰, 商慧芳
帕金森病冻结步态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表现为核心的运动症状和各种各样的非运动症状。其中,冻结步态是PD特征性运动症状之一。随着疾病进展,冻结步态的发生率逐渐增加,且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手段难以提供令人满意或持久的疗效,而康复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PD患者改善冻结步态。本文总结归纳了目前较为常见的康复治疗手段,并阐述其对冻结步态的治疗效果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PD患者制定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予以参考。
2023 Vol. 33 (04): 297-302 [摘要] ( 14 ) [HTML 1KB] [PDF 785KB] ( 399 )
基础医学
303 戴瑶1, 戴海燕1, 笪文信1, 王雅卉1, 张子琦2, 王胜军1, 马洁1
p53蛋白乳酸化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转移
目的: 探讨p53蛋白乳酸化修饰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人结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经HE染色确认病理形态后,通过乳酸测定试剂盒检测组织与结肠癌细胞HCT116乳酸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乳酸化水平和p53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结肠癌组织中的乳酸化和p53蛋白定位,免疫共沉淀检测组织与HCT116细胞中p53蛋白的乳酸化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HCT116细胞中p5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在内源性乳酸介导HCT116细胞的p53蛋白乳酸化修饰以及乳酸抑制剂草氨酸钠抑制p53蛋白乳酸化修饰后,采用CCK-8法检测HCT116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HCT11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人结肠癌组织中乳酸化水平和p53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并且存在明显的p53蛋白乳酸化修饰。内源性乳酸介导HCT116细胞中p53蛋白乳酸化修饰后,在抑制p53入核的同时促进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结论: 乳酸化p53蛋白通过抑制p53的入核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2023 Vol. 33 (04): 303-309 [摘要] ( 23 ) [HTML 1KB] [PDF 3705KB] ( 746 )
310 关蕴良1,2
铜死亡关键调控基因铁氧化还原蛋白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铜死亡关键调控基因铁氧化还原蛋白1(ferredoxin 1,FDX1)的基因结构和特性进行解析。方法: 从GenBank数据库获取人FDX1基因DNA序列,利用数据挖掘软件对其一般特性、结构识别、特性分析和组织表达4个方面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人FDX1基因定位于11q22.3,基因总长35 553 bp,密码子偏性较强,重复序列占基因总长61.40%;上游2 000 bp区域存在5个启动子(评分>0.90)、71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多聚腺苷酸尾信号在518位点,未预测到CpG岛;亚细胞定位在线粒体的可能性最大;分子功能预测其具有2Fe-2S簇结合等活性;人FDX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最高为肾上腺[146(100×FPKM)1/2],各组织癌症特异性程度都较低。结论: FDX1的线粒体亚细胞定位、具有2Fe-2S簇活性以及涉及的信号通路等基因特性,从生物算法角度证实其可作为铜死亡关键调控基因。
2023 Vol. 33 (04): 310-315,322 [摘要] ( 17 ) [HTML 1KB] [PDF 5735KB] ( 678 )
317 杨琴1#, 王超2#, 蔺博涵2, 虞绮雯2, 李涛2, 孙晓春2
circ_0000515/miR-1296-5p/CDK2轴在乳腺癌中的作用
目的: 探究circ_0000515在乳腺癌进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GEO数据库下载乳腺癌circRNA芯片数据集(GSE101123)并采用R语言进行表达差异分析,筛选出目标circRNA分子作为研究对象并检测其在乳腺癌细胞株和组织中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与选择该circRNA的目的miRNA,及后者对应的靶向mRNA,并采用双荧光素酶实验和蛋白质印迹进行验证;将目标circRNA的siRNA转染人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CCK-8实验和划痕实验观察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RNA表达,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mRNA编码蛋白的表达。结果: 选择和下载GSE101123数据集后用R语言筛选出5个高表达的circRNA分子,选定其中的circ_0000515作为研究对象,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circ_0000515、miR-1296-5p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yclin-dependent kinase 2,CDK2)三者之间可能存在靶向关系。qRT-PCR结果显示,circ_0000515中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人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抑制circ_0000515表达后,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miR-1296-5p表达明显增高;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circ_0000515与miR-12965p之间存在靶向关系。蛋白质印迹实验证实抑制circ_0000515表达后CDK2蛋白表达明显减低。结论: circ_0000515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可能通过circ_0000515/miR-1296-5p/CDK2作用轴影响乳腺癌进展。
2023 Vol. 33 (04): 317-322 [摘要] ( 22 ) [HTML 1KB] [PDF 1202KB] ( 530 )
临床医学
323 祁冬, 姚传顺, 胡淑敏, 何兴义, 姚木子, 沈朝军
人工智能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和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图像后处理和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0例同时行CCTA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图像后处理及诊断分为人工组和AI组,比较两种方法后处理用时和图像质量主客观评分及评估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差异。以CAG结果为金标准,以血管为单位,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的差异,并采用Kappa检验评价其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AI组后处理及诊断用时为(236.57±20.66)s,较人工组[(789.74±63.38)s]缩短了约70.04%(P<0.05);两种方法得到的图像质量主客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I组检测斑块总准确率为96.32%(131/136)。人工组与AI组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性斑块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致性较好(Kappa=0.901,P<0.001)。以血管为单位,AI组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7.72%(50/57)、94.12%(48/51)、94.34%(50/53)、87.27%(50/53)和90.74%(98/108),与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一致性较好(Kappa=0.815,P<0.001)。结论: AI在CCTA图像后处理效率、斑块性质识别及冠脉狭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分析诊断CCTA的有效辅助工具。
2023 Vol. 33 (04): 323-327,332 [摘要] ( 19 ) [HTML 1KB] [PDF 967KB] ( 430 )
328 周晨怡1, 王亮亮1, 刘辉1, 徐道文1, 叶娜2, 王艳玲1, 孙刚1
CT小视野薄层靶重建技术对肾上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比较CT小视野薄层靶重建技术与常规视野对肾上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21年12月于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行常规视野和小视野肾上腺CT增强扫描的97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测量并计算常规视野法和小视野法图像感兴趣区的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高年资医师对所有肾上腺扫描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和影像征象评价。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肾上腺病灶诊断效能的差异。图像质量客观指标和主观评分比较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影像征象和诊断符合率采用χ2检验。结果: 小视野法的SNR和CNR均明显高于常规视野法(P<0.001),小视野法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优于常规视野法(P<0.001),小视野法的定位和定性诊断符合率较常规视野法分别提升了25.58%和2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视野法和常规视野法在观察肾上腺状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小视野薄层靶重建有利于观察肾上腺形态变化,可提升肾上腺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2023 Vol. 33 (04): 328-332 [摘要] ( 19 ) [HTML 1KB] [PDF 1250KB] ( 381 )
333 刘欢, 王锁英, 李红
利可君对流感病毒感染伴中性粒细胞减少患儿的疗效评估
目的: 评估利可君对儿童流感病毒感染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流感病毒感染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患儿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检测两组患儿血清呼吸道病原八项、咽拭子呼吸道病原七项、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培养。两组患儿在抗病毒、对症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儿予以利可君口服,观察不同时间点(3 d、5 d和7 d)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并评估利可君的用药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后5 d,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1),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升高更显著(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在利可君治疗后3 d、5 d和7 d,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总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在利可君治疗后3 d,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显效率不显著,而在5 d及7 d的显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利可君对流感病毒感染伴中性粒细胞减少患儿具有明显升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有效缩短了继发细菌感染的窗口期。
2023 Vol. 33 (04): 333-337 [摘要] ( 26 ) [HTML 1KB] [PDF 738KB] ( 445 )
338 朱艳丽1,2,汤爱梅1,谷奇1,谭娟1,李月娥1,许媛媛3,王婕3,汤涌泉3,周文娣1,3
矮身材合并良性甲状腺结节患儿使用生长激素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生长激素对矮身材合并良性甲状腺结节患儿的疗效及对甲状腺结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淮安临床学院儿科接受生长激素治疗并定期随访的47例矮身材合并良性甲状腺结节患儿作为治疗组,随机抽取定期复诊但家长拒绝接受生长激素治疗的30例矮身材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初诊时、复诊第6个月、复诊第12个月观察患儿身高及甲状腺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生长激素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患儿身高、生长速率明显增加,身高标准差积分(height standard deviation scores,HtSDS)均有所改善,患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对照组患儿复诊第6个月、12个月时的身高较初诊时有所增加(P<0.05),但增高幅度不如治疗组明显;生长速率、HtSDS及IGF1水平复诊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患儿良性甲状腺结节最大横截面直径大小和分级在治疗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促甲状腺素(TSH)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在治疗后的变化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 生长激素治疗能有效改善合并良性甲状腺结节矮身材患儿的身高,且对良性甲状腺结节无明显影响,对此类患儿的生长激素治疗值得推荐。
2023 Vol. 33 (04): 338-342 [摘要] ( 25 ) [HTML 1KB] [PDF 748KB] ( 382 )
经验技术交流
343 王嘉玮, 真启云, 陈元英, 姚翔, 章洪喜, 袁即山, 谢军
两种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角度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改良后方小切口入路(CH-DSA)与经皮辅助关节囊上方入路(supercapsular percutaneously-assisted total hip approach,SuperPATH)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假体外展角与前倾角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诊断为单侧股骨颈骨折的201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CH-DSA组和SuperPATH组,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测量术后双髋正位和患髋侧位X线平片对比髋臼杯的外展角和前倾角,以Lewinnek“安全区”为标准对比两个角度的可接受率。结果: CHDS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SuperPATH组(P<0.001),切口长度明显长于SuperPATH组(P<0.001)。CH-DSA组外展角(43.54°±8.94°)明显大于SuperPATH组(40.66°±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CH-DSA组外展角可接受率(71.0%)与SuperPATH组外展角可接受率(80.2%)无统计学差异(P>0.05)。CH-DSA组前倾角(16.81°±5.41°)明显大于SuperPATH组(10.69°±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倾角可接受率(94.0%)明显大于SuperPATH组(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入路的髋臼外展角可接受率无明显差异,CH-DSA入路前倾角的可接受率更高。
2023 Vol. 33 (04): 343-347 [摘要] ( 13 ) [HTML 1KB] [PDF 1604KB] ( 431 )
348 赵国珍, 王绚
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82 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isseminated encephalomyelitis,ADEM)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5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2例ADEM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ADEM患儿的发病年龄以6~10岁多见,发病前有感染史65例,有疫苗接种史5例。多见发热(70.7%)、头痛头晕(37.8%)、意识障碍(46.3%)、肢体运动障碍(91.5%)、括约肌障碍(48.8%)、精神症状异常(43.9%)等临床表现。与<3岁组比较,>10岁组“头痛头晕”症状出现概率更高(P<0.05),3~5岁组“言语障碍”症状出现概率更高(P<0.05)。ADEM患儿的血常规异常率为59.8%(49/82),脑脊液异常率为64.6%(51/79),头颅和脊髓MRI异常率分别为84.8%(67/79)和66.2%(49/74),脑电图异常率为69.0%(29/42)。82例患儿均予抗病毒、抗炎、营养神经、皮质类固醇治疗,多数明显好转。结论: 儿童ADEM起病急,多有前驱感染或接种疫苗史,有多种临床表现,MRI对于该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大部分经激素治疗,预后良好。
2023 Vol. 33 (04): 348-351 [摘要] ( 16 ) [HTML 1KB] [PDF 1669KB] ( 476 )
综述
352 范阿强1, 王晓谦2, 杨万里2, 谢奇斌2, 洪流2
铜依赖性细胞死亡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铜是几乎所有生物体必需的一种金属元素,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调节性细胞死亡(regulatory cell death,RCD)包含多种细胞死亡方式,如铁死亡、焦亡、坏死性凋亡等且多与铜代谢相关。近期,研究发现一种新型的铜依赖性RCD,并命名为“铜死亡(cuproptosis)”,即铜离子通过促进三羧酸循环中的脂酰化修饰蛋白聚集,使细胞产生毒性应激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本文针对铜稳态及铜依赖性细胞死亡调控机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3 Vol. 33 (04): 352-358 [摘要] ( 15 ) [HTML 1KB] [PDF 942KB] ( 427 )
359 费菲, 陈燕燕, 杨梦婷, 李丽, 陈茜, 李张左, 侯寒进, 龚爱华
益生菌改善糖尿病患者肠道屏障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糖尿病在全球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近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进程具有一定的关联。而益生菌作为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的活性微生物在发挥抗糖尿病作用的同时,也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原本受损的肠道屏障功能。本篇综述围绕肠道屏障在益生菌改善糖尿病患者肠道代谢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行论述,旨在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方向和策略。
2023 Vol. 33 (04): 359-363,368 [摘要] ( 15 ) [HTML 1KB] [PDF 1311KB] ( 541 )
364 周晨庆, 尹宁
NLRP3炎性小体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ition,POCD)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的改变以及记忆受损。POCD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手术或麻醉引起的神经炎症与POCD发生密切相关。NLRP3炎性小体作为天然免疫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与神经炎症相关的NLRP3炎性小体在POCD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以期为POCD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2023 Vol. 33 (04): 364-368 [摘要] ( 21 ) [HTML 1KB] [PDF 771KB] ( 409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公告

 
· 编辑部关于网站维护的公告
· 编辑部关于开具《稿件录用证明》的公告
· 本刊入选武书连研发的《科学引文数据库(SCD
· 本刊荣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作者投稿请从本网站注册登录!
                  更多 
 

下载中心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中英文引用格式(2021—2023年)
· 2023年总目录
· 2022年总目录
· 2021年总目录
· 论文写作格式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主  编:许文荣
国际刊号:ISSN 1671-7783
国内刊号:CN 32-1669/R
刊  期:双月刊
编辑出版:《江苏大学学报(医学
     版)》编辑部
地  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邮  编:212013
电  话:0511-84446824
 

版权所有 © 2012《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Medicine Edition)
编辑部电子信箱:xbyx@ujs.edu.cn或xbyx@mail.uj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