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网刊维护  |  留言  |  联系我们  |  返回杂志社  |  English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常用链接

 
· PDF阅读器福昕下载
· 江苏大学
· 外文期刊参考文献查询
· 中国知网
· 万方医学网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 22卷 1期
刊出日期:2022-01-30

目录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综述
骨质疏松专题
   
目录
0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2022年第1期目次
 
2022 Vol. 22 (1): 0- [摘要] ( 51 ) [HTML 1KB] [PDF 402KB] ( 544 )
骨质疏松专题
1 梁鹏晨1,周紫艳2,3,常庆2,易清清2,孙苗苗2,3,唐晔翎2,3,曹励欧4,5,杨洁6
基于L1000数据集筛选骨质疏松症的潜在治疗化合物
目的:应用L1000微干扰数据集筛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化合物,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评价及细胞学活性验证,旨在发现新的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方法:在GEO数据库中检索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数据,利用R语言的limma包对数据集进行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分析;通过MetaScape数据平台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分析得到的骨质疏松症差异基因表达谱,在“连接图”数据库的L1000数据集中,匹配潜在治疗化合物。通过Autodock_Vina软件将匹配化合物与骨代谢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利用pkCSM数据库对匹配化合物的ADMET(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毒性)特征进行计算分析,通过细胞增殖活性实验对候选化合物的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分析骨质疏松症的表达谱数据集,共获得195个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的基因有127个,表达量显著下调的基因有68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的GO生物过程共有146个;富集的KEGG信号通路共有9条,富集的Reactome基因集共有9个。在L1000数据集中匹配到潜在治疗化合物共10个,分别为己烯雌酚、PLX-4720、美西林、KU-C103428N、土大黄苷、马拉韦罗、奎宁、MST-312、利培酮、CO-102862。通过分子对接研究,发现匹配化合物具有多靶点的特性,与化合物对接活性较好的主要有碳酸酐酶Ⅱ(CAⅡ)、孕酮受体(PGR)、雌激素受体β(ERβ)、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等骨质疏松症的靶点。通过pkCSM数据库对潜在治疗化合物的ADMET性质计算表明,美西林具有较好的ADME性能和较低的毒性,综合评价较好;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20 μg/mL的美西林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效果最为显著。结论:通过L1000数据集,筛选得到的骨质疏松症治疗候选化合物美西林,具有较好的ADMET特征和促成骨细胞增殖的活性。
2022 Vol. 22 (1): 1-7,12 [摘要] ( 77 ) [HTML 1KB] [PDF 2191KB] ( 592 )
8 刘永涛1,黄栋1,周晓吉2,李之文3,辛兵1
骨水泥分批灌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有椎体后壁骨缺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目的:探讨骨水泥分批灌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伴有椎体后壁骨缺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5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伴有椎体后壁骨缺损的OVCF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32例患者进行了骨水泥分批灌注PKP治疗,记录和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伤椎Cobb角和伤椎高度,以及术后骨水泥渗漏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患者术后随访时VAS、ODI、伤椎Cobb角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而术后伤椎高度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9.38%),无椎管内渗漏病例,未发生神经损伤、肺栓塞等手术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椎体后壁骨缺损的OVCF,骨水泥分批灌注PK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且能有效地减少骨水泥的渗漏。
2022 Vol. 22 (1): 8-12 [摘要] ( 63 ) [HTML 1KB] [PDF 3856KB] ( 591 )
13 毛银枫1,崔松香1,华臻2,彭竑程1,王建伟2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黄芪白术药对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作用机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白术药对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 OPF)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芪、白术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检索与疾病靶点有关的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筛选OPF的作用靶点,进而筛选黄芪、白术与OPF的交集核心靶点,并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基于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基于TCMSP数据库筛选黄芪白术治疗OPF的活性成分19个和交集靶点115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条目568个,其中生物过程条目433个、细胞组成条目43个、分子功能条目92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出条目111个,主要包括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IL-17、TNF、前列腺癌、Toll样受体、HIF-1、NF-κB等信号通路。结论:黄芪白术药对可能通过调控TNF、NF-κB、HIF-1等信号通路,发挥调控炎症反应以及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内在平衡作用,从而对OPF产生治疗作用。
2022 Vol. 22 (1): 13-17 [摘要] ( 50 ) [HTML 1KB] [PDF 5686KB] ( 568 )
18 姚晓克1, 伍玲娜2, 李建华1, 顾祖超1, 段鑫1, 黄文刚1,闵鹏1, 陈鑫1, 王刚1, 阚燕1, 钟茜梅1, 高伟强1
应用自体大块髂骨结构性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效果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大块髂骨结构性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纯锁定钢板治疗组(A组,33例)和应用自体大块髂骨结构性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组(B组,2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切口并发症;术后通过X线片评估骨折及内固定稳定情况、骨折愈合情况;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优于B组(P均<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4.3个月。A组并发症发生率(12%)明显高于B组(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P<0.05)。末次随访B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应用自体大块髂骨结构性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植骨固定牢靠,可减少术后出现内翻畸形,与单纯锁定钢板固定比较,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2022 Vol. 22 (1): 18-21,25 [摘要] ( 59 ) [HTML 1KB] [PDF 4514KB] ( 538 )
22 吕南宁,张浩,冯骁骁,刘明明
淫羊藿苷干预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的微观结构破坏为特征,易于导致骨折发生的代谢性骨病。近年来随着对骨质疏松研究的进展,诸多研究者发现淫羊藿及其衍生物治疗骨质疏松的潜力巨大,且临床使用疗效良好。本文综述了淫羊藿苷刺激成骨细胞的生成和骨合成、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和骨吸收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使用淫羊藿治疗骨质疏松提供相关思路。
2022 Vol. 22 (1): 22-25 [摘要] ( 41 ) [HTML 1KB] [PDF 776KB] ( 677 )
基础医学
26 徐伟1,2, 杨奇3, 陆定坤1, 肖钊1, 姜袁越1,4, 何大伟5, 孙俊6, 顾杰7, 叶洋1, 陆荣柱1,5
钙敏感受体在3,3′-二吲哚甲烷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与迁移侵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钙敏感受体(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R)在3,3′-二吲哚甲烷(3,3′-diindolylmethane, DIM)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影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20、40、60、80 μmol/L)DIM分别处理人肝癌HepG2和SMMC-7721细胞24 h,采用MTT法检测肝癌细胞增殖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aSR蛋白表达,筛选合适的DIM浓度,Transwell法检测DIM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另将HepG2和SMMC-7721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60 μmol/L DIM组、300 μmol/L氯化钆(CaSR激动剂)组及氯化钆+ DIM组(用300 μmol/L氯化钆预处理细胞0.5 h,再与60 μmol/L DIM共处理24 h),评价细胞增殖、CaSR蛋白表达以及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0 μmol/L和40 μmol/L DIM处理后可分别显著抑制HepG2和SMMC-7721细胞增殖能力(P均<0.05),降低两株细胞CaSR蛋白表达量(P均<0.05);DIM抑制两株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呈效应剂量关系;与60 μmol/L DIM组相比,300 μmol/L氯化钆+60 μmol/L DIM组细胞CaSR蛋白表达、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激活CaSR可以缓解DIM引起的抗肝癌效应,提示CaSR可能是DIM抗肝癌作用的潜在靶点。
2022 Vol. 22 (1): 26-31 [摘要] ( 59 ) [HTML 1KB] [PDF 13663KB] ( 498 )
32 傅鹤秀1,鹿蓓蓓1,陈秋云2,高静1
穿心莲内酯对人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究穿心莲内酯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用穿心莲内酯0,5,10,20,40和80 μmol/L处理MDA-MB-231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伤口愈合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UCP2和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蛋白表达水平;乳酸试剂盒检测乳酸含量;JC-1染色后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穿心莲内酯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与0 μmol/L组相比,10,20,40 μmol/L组MDA-MB-23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受到抑制(P<0.05或P<0.01);UCP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P<0.01),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DH蛋白表达上调,细胞内乳酸含量下降(P<0.05或P<0.01)。结论:穿心莲内酯可能通过抑制乳腺癌的糖酵解和改变能量代谢的方式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其机制可能与UCP2有关。
2022 Vol. 22 (1): 32-37 [摘要] ( 56 ) [HTML 1KB] [PDF 21297KB] ( 447 )
38 沈娜惠1,2,孙晓春1
小鼠脂肪间质干细胞源胞外囊泡激活蛋白激酶B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
目的:探讨小鼠脂肪间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源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对卵巢癌ID8细胞株生物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获得ADSCs,利用其形态特征、成骨成脂多向分化能力和流式细胞术表面标志检测对ADSCs进行鉴定;采用超速离心法从ADSCs上清液中分离和纯化EVs(ADSC-EVs),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径分析和蛋白质印迹实验进行鉴定;以PBS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不同浓度ADSC-EVs(20 μg/mL和40 μg/mL)分别预处理ID8细胞,通过平板克隆实验检测ADSC-EVs对ID8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ADSC-EVs对ID8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ID8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蛋白激酶B(即AK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分离的ADSCs具有典型的干细胞形态,能够向成骨成脂分化,并符合干细胞表面一般特征;ADSC-EVs表达CD9和CD81蛋白;与PBS组相比,ADSC-EVs组ID8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均<0.05),且40 μg/mL ADSC-EVs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较20 μg/mL ADSC-EVs组明显增强(P均<0.05);随着ADSC-EVs浓度增加,ID8细胞E-钙黏蛋白表达明显降低,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和p-AKT表达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ADSC-EVs可能通过激活AKT信号的磷酸化促进ID8细胞EMT,进而增强其增殖和迁移能力。
2022 Vol. 22 (1): 38-43,49 [摘要] ( 44 ) [HTML 1KB] [PDF 29531KB] ( 495 )
44 刘子瑶1,黄玥2,王超1,李涛1,王晶哲1,蔺博涵1,王子璇1,孙晓春1,陈华标3
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对尼古丁诱导的小鼠生精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
目的:  构建尼古丁诱导的小鼠生精细胞体外损伤模型,探讨小鼠骨髓间质干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mous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mBMMSCs-EVs)对于小鼠GC-1生精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尼古丁(0、8、16、32 μg/mL)处理GC-1生精细胞24、48、72 h,通过MTT实验筛选尼古丁诱导GC-1生精细胞损伤的最适浓度和时间;将GC-1生精细胞分为对照组、尼古丁组、尼古丁+胞外囊泡组;通过MTT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凋亡实验观察mBMMSCs-EVs干预前后受损生精细胞GC-1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32 μg/mL尼古丁作用GC-1生精细胞24 h时,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mBMMSCs-EVs作用于尼古丁预处理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尼古丁组GC-1生精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能力明显升高(P均<0.01),与尼古丁组相比,尼古丁+胞外囊泡组生精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升高,细胞凋亡能力明显下降(P<0.01或<0.05)。结论:mBMMSCs-EVs可以逆转尼古丁引发的GC-1生精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损伤以及细胞凋亡。
2022 Vol. 22 (1): 44-49 [摘要] ( 57 ) [HTML 1KB] [PDF 8445KB] ( 567 )
临床医学
50 陈芹1,徐子浚1,林江1,钱军2,钱炜3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的表达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骨髓中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ysophosphatidylcholine acyltransferase 1, LPCAT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60例不同临床分型的AML患者和27例健康对照骨髓标本LPCAT1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L患者LPCAT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60例AML患者中27例(45%)存在LPCAT1 mRNA低表达,而27例对照均未见LPCAT1 mRNA低表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18,P<0.001)。LPCAT1 mRNA低表达与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FAB分型及核型危险分级等均无临床相关性(P>0.05)。LPCAT1 mRNA区分AML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95% CI:0.825~0.967,P<0.001),LPCAT1 mRNA表达的截断值为0.173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3%和81.5%。 结论: LPCAT1低表达是AML中的常见分子事件,或可用于AML辅助诊断。
2022 Vol. 22 (1): 50-53 [摘要] ( 61 ) [HTML 1KB] [PDF 886KB] ( 490 )
54 徐小卫,董利阳,郑婷婷,刘佳梦,张珊,高学荣,毛朝明
嗜酸粒细胞趋化蛋白-2血清含量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趋化蛋白-2(eosinophil chemotactic protein 2,eotaxin2)的血清含量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eotaxin-2的含量。分析血清eotaxin-2含量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分析血清eotaxin-2对结直肠癌的筛查效能。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eotaxin-2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Z=-3.93,P<0.01);血清eotaxin-2含量与结直肠癌患者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均<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瘤体大小无明显关系(P均>0.05);血清eotaxin2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2(95% CI为0.639~0.845,P<0.01),诊断敏感性为68.0%,特异性为77.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eotaxin-2含量显著升高,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2022 Vol. 22 (1): 54-57 [摘要] ( 45 ) [HTML 1KB] [PDF 1015KB] ( 499 )
58 朱敏嘉1,辛琳琳1,端木文雯1,朱捷2,杨璐璇3,张迎春4
FibroScan对低水平ALT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FibroScan对乙型肝炎病毒DNA>20 000 IU/mL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小于或等于正常上限2倍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肝病科确诊的乙型肝炎病毒DNA>20 000 IU/mL但ALT小于或等于正常上限2倍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7例,同时行FibroScan、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检测,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计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以肝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ROC曲线分析FibroScan、ARFI和APRI无创评估乙肝肝纤维化的价值。结果:肝纤维化分期≥S2、≥S3和S4时,FibroScan、ARFI、APR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89、0.98,0.86、0.82、0.89和0.69、0.70、0.73;两两比较结果显示,FibroScan评估各期的AUC与同期的ARFI无统计学差异;FibroScan评估各期的AUC均明显大于同期的APRI(Z=2.26,P=0.01;Z=2.33,P=0.01;Z=2.84,P<0.001) 。评估乙肝肝纤维化≥S2时,FibroScan、ARFI和APRI的约登指数分别为63.44%、67.77%和33.89%;评估乙肝肝纤维化≥S3时,FibroScan、ARFI和APRI的约登指数分别为65.79%、63.16%和31.57%;评估乙肝肝纤维化S4时,FibroScan的约登指数最大(93.75%),远高于ARFI的72.22%和APRI的45.14%,且敏感性达到了100%。结论:对于乙型肝炎病毒DNA>20 000 IU/mL但ALT小于或等于正常上限2倍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FibroScan评估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综合价值优于ARFI和APRI,尤其是评估S4时,可作为判断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依据。
2022 Vol. 22 (1): 58-62 [摘要] ( 64 ) [HTML 1KB] [PDF 5600KB] ( 521 )
63 赵静,霍奇帆,张世平,宋宇龙
左旋布比卡因联合羟考酮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联合羟考酮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84例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羟考酮组(0.1 %左旋布比卡因+0.2 mg/mL羟考酮)和芬太尼组(0.1 %左旋布比卡因+2 μg/mL芬太尼),每组42例。比较两组产妇各时间点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镇痛起效时间及首次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脐血血气分析。结果:两组产妇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显著低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起效时间羟考酮组显著短于芬太尼组,首次PCEA给药时间羟考酮组显著长于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Bromage评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脐血血气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联合羟考酮能加快硬膜外镇痛起效时间,显著延长镇痛时间,不影响产程,也不增加母婴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案。
2022 Vol. 22 (1): 63-66,71 [摘要] ( 54 ) [HTML 1KB] [PDF 805KB] ( 554 )
67 李菲菲,刘凤霞,杨大威,郭淼,张建友
利多卡因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期间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静脉给予利多卡因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气腹期间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全麻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利多卡因组诱导时静脉给予利多卡因1.5 mg/kg,术中1.5 mg/(kg·h)维持,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入手术室后(T0),气管插管时(T1),气腹形成后即刻(T2),气腹形成后10 min(T3)、20 min(T4)、30 min(T5),拔除气管导管时(T6)采集5 min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评价自主神经功能,记录术中血压和心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组T1~T6时交感神经相关指标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和低频功率标准化值(LFnu)降低(P<0.05),副交感相关指标高频功率标准化值(HFnu)升高(P<0.05),T3~T5时总功率对数值(lnTP)、低频功率对数值(lnLF)、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降低(P<0.05);T1~T6时平均动脉压降低(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降低气腹期间交感神经兴奋性,改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2022 Vol. 22 (1): 67-71 [摘要] ( 63 ) [HTML 1KB] [PDF 1030KB] ( 557 )
药学
72 葛竹妹, 余江南, 徐希明
姜酮纳米混合胶束的制备及其对高脂血症的调节作用#br#
目的:  研究纳米混合胶束包载姜酮后对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酮纳米混合胶束(zingerone nanomixed micelles, ZNMs),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处方进行优化筛选,测定其表观形态、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用油酸诱导人肝癌细胞脂质蓄积以及高脂饲料喂养小鼠建立高脂模型,分析ZNMs对高血脂的调节作用。结果:ZNMs的最优处方是投药量为40 mg,m磷脂 ∶m胆酸钠=2 ∶3,聚乙烯吡咯烷酮K3(PVP K30)用量为30 mg,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用量为22 mg。制得的ZNMs粒径为(50.62±0.25)nm,包封率(94.71±2.02)%。体外释放实验表明,ZNMs累计释放率明显高于原料药。ZNMs能降低高脂饲料引起的高脂血症小鼠血脂代谢,也能影响油酸诱导的细胞脂质蓄积,与姜酮组相比,ZNMs组血脂水平明显改善(P<0.05)。结论:纳米混合胶束对姜酮起到良好的增溶作用,提高抗高血脂效能,且能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
2022 Vol. 22 (1): 72-79 [摘要] ( 50 ) [HTML 1KB] [PDF 157416KB] ( 482 )
综述
80 马海燕, 顾杰, 周阳, 施海峰
镉对机体免疫影响的概述
镉作为毒性强、易积累的重金属物质,可在体内蓄积并诱发肝毒性、肾毒性以及免疫毒性等。镉暴露可通过破坏Ca2+稳态和增加活性氧介导自噬发生,从而促进脾脏免疫细胞凋亡,而抑制自噬后,镉诱导的脾脏免疫细胞凋亡得以减轻。结合近年来镉的毒性研究,本文针对镉影响机体免疫机制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作一综述。
2022 Vol. 22 (1): 80-83 [摘要] ( 46 ) [HTML 1KB] [PDF 1474KB] ( 651 )
84 蔡婧珊,夏雪莉,王胜军
髓源性抑制细胞在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治疗进展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未成熟髓细胞群体,在病理情况下,MDSCs的数量会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DSCs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除了抑制宿主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反应,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MDSCs还能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加速肿瘤的转移与复发。鉴于MDSCs是影响结直肠癌转移和预后的不良因素,本文综述了MDSCs促进结直肠癌发展不同阶段的潜在机制,并回顾了MDSCs在结直肠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2022 Vol. 22 (1): 84-87,92 [摘要] ( 41 ) [HTML 1KB] [PDF 812KB] ( 656 )
88 祁冬,何兴义,姚木子,陈冠亚,董晨,田欧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诊断心肌缺血的研究进展
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是评估由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费用昂贵,难以在临床广泛应用。近年来,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CT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CTFFR)已逐渐发展成为检测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的一种新的无创检查方式。目前已有许多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中心的临床研究,采用CTFFR从解剖学及血流动力学方面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并根据CTFFR结果判断冠脉狭窄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及缺血严重程度,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本文就CTFFR的概念、基本原理、优势、临床应用现状、局限性及应用前景予以综述。
2022 Vol. 22 (1): 88-92 [摘要] ( 50 ) [HTML 1KB] [PDF 791KB] ( 542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公告

 
· 编辑部关于网站维护的公告
· 编辑部关于开具《稿件录用证明》的公告
· 本刊入选武书连研发的《科学引文数据库(SCD
· 本刊荣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作者投稿请从本网站注册登录!
                  更多 
 

下载中心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中英文引用格式(2021—2023年)
· 2023年总目录
· 2022年总目录
· 2021年总目录
· 论文写作格式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主  编:许文荣
国际刊号:ISSN 1671-7783
国内刊号:CN 32-1669/R
刊  期:双月刊
编辑出版:《江苏大学学报(医学
     版)》编辑部
地  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邮  编:212013
电  话:0511-84446824
 

版权所有 © 2012《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Medicine Edition)
编辑部电子信箱:xbyx@ujs.edu.cn或xbyx@mail.uj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