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网刊维护  |  留言  |  联系我们  |  返回杂志社  |  English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常用链接

 
· PDF阅读器福昕下载
· 江苏大学
· 外文期刊参考文献查询
· 中国知网
· 万方医学网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 31卷 01期
刊出日期:2021-01-30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综述
编委论坛
新型给药系统专题
   
编委论坛
1 万密密1,2, 赵梓楠1,2, 李婷1,2, 毛春1,2
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新思路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慢性大动脉疾病,由胆固醇积累和随后的血管壁炎症引起,是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上手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然而目前这两种技术还存在着各自的缺陷,未能很好地满足医学需求。本文论述了近10年来本课题组在此方向的研究进展,并对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技术的前景做出展望。
2021 Vol. 31 (01): 1-5 [摘要] ( 72 ) [HTML 1KB] [PDF 864KB] ( 873 )
6 张文, 代紫苑, 鲍思雯, 茅庆庆
病毒宏基因组学在新发病毒快速确认中的优势
[摘要]新发病毒性传染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自然界存在大量的未知新型病毒,它们可能构成人类未来新发传染病的传染源。由于未知新型病毒遗传信息与已知病毒差异较大,因而传统的病毒检测方法难以有效发现它们。近年来,随着病毒分子生物学和下一代测序等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病毒高通量检测方法应用于未知新型病毒的挖掘中,其中病毒宏基因组学检测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猎取未知病毒的高效工具。本文阐述病毒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原理、主要技术流程,其在新发病毒快速确认中的优势以及新发病毒感染与特定疾病的关联分析策略,并对该技术在未来临床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提出展望。
2021 Vol. 31 (01): 6-10 [摘要] ( 75 ) [HTML 1KB] [PDF 2574KB] ( 762 )
11 江佳佳1,2, 吴佩佩2, 许文荣2
肿瘤外泌体标志物应用及靶向治疗进展
[摘要]外泌体富集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核苷酸、脂质及代谢产物等,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基于外泌体的无创、早期和快速诊断的液体活检正成为肿瘤新型标志物诊断技术,而且随着外泌体的分离和检测方法的进展,肿瘤外泌体标志物的诊断及其靶向治疗具有广泛临床转化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阐述肿瘤外泌体标志物应用及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
2021 Vol. 31 (01): 11-16 [摘要] ( 54 ) [HTML 1KB] [PDF 1669KB] ( 1062 )
17 任淑月1, 2, 孙岚1, 杜冠华1
重定位策略在罕见病治疗药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当今全球约有8 000种罕见病,约3.5亿人受其影响,受药物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成功率低及罕见病临床样本稀少等因素影响,只有5%的罕见病有获批的治疗药物。药物重定位(drug repositioning, DRP)是一种研究药代动力学特点、安全性甚至临床前数据已知的药物或化合物新适应证的策略,将其应用于罕见病药物研发过程可以缩短研发周期,提高成功率。本文通过综述基于偶然或系统性临床回顾分析、高通量筛选和生物信息学三类DRP方法在罕见病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为罕见病的药物研发提供指导,以期满足人类对罕见病临床用药的迫切需求。
2021 Vol. 31 (01): 17-22 [摘要] ( 66 ) [HTML 1KB] [PDF 808KB] ( 791 )
23 曾烨, 邱艳, 江文丽, 杜小强
氢溴酸山莨菪碱改善微循环障碍的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氢溴酸山莨菪碱是从我国特产植物唐古特山莨菪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生物碱,于1965年率先应用于临床,代号为6541。临床上常使用其人工合成替代品消旋山莨菪碱(654-2),改善微循环治疗感染性休克、平滑肌痉挛、有机磷农药中毒等。近年来,氢溴酸山莨菪碱的来源得到了有效保障,为了帮助氢溴酸山莨菪碱的临床应用开发及作用机制研究,本文对氢溴酸山莨菪碱在稳定细胞质膜、抗脂质过氧化、拮抗胆碱能受体、抗凝血与促纤溶、保护血管内皮糖萼和细胞间连接等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2021 Vol. 31 (01): 23-27 [摘要] ( 47 ) [HTML 1KB] [PDF 849KB] ( 1203 )
新型给药系统专题
28 李洋, 余江南, 徐希明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纳米粒的构建及生物学活性评价
目的:  制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acid-glycolicacid), PLGA\]纳米粒(BDNFPLGA纳米粒) 并评价其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方法: 通过复乳化法制备纳米粒,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其制备工艺,以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确定最佳工艺。在优化的条件下制备BDNF-PLGA纳米粒并对其进行表征。通过Alarma Blue增殖实验评价BDNF-PLGA纳米粒对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ectomesenchymal stem cells, EMSCs)的毒性。结果:  制备BDNF-PLGA纳米粒的优化条件为初乳和外水相的体积比为1 ∶15,投药量与PLGA用量质量比为6 ∶100,聚乙烯醇溶液质量浓度为10 g/L,超声时间为5 min。经优化后制备的BDNF-PLGA纳米粒粒径(205±0.18)nm,包封率(79.65±2.14)%,体外释放度曲线表现具有缓释效果;细胞增殖实验显示,BDNF-PLGA纳米粒可以促进EMSCs的增殖。结论: 复乳法制备的BDNF-PLGA纳米粒包封率高,可缓释药物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2021 Vol. 31 (01): 28-32,37 [摘要] ( 75 ) [HTML 1KB] [PDF 2800KB] ( 733 )
33 肖建鹏1, 蒋俊1, 张振海2, 胡冰洁1, 王丽1, 何津津1, 蔡志慧1, 徐希明1
透明质酸包裹的木犀草素胶束制备及其对小鼠肺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  评估木犀草素胶束经透明质酸包裹后的肿瘤靶向性。方法: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透明质酸包裹的木犀草素胶束 (HA-LE-MC),以包封率和粒径为优化指标对处方进行筛选,测定其表观形态、载药量、包封率和粒径,最后进行了肺癌移植瘤小鼠活体成像实验与体内抗肿瘤实验。结果:  泊洛沙姆407(F127)与双十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DAB)的最佳质量配比为9 ∶1,HA-LE-MC粒径为(140.0±1.8) nm,包封率为(61.2±2.4)%,载药量为(74.0±1.2) μg/mL。活体成像实验表明胶束尾静脉注射后集中分布在肿瘤部位,说明胶束具有较强的肿瘤靶向性。体内抗肿瘤实验显示,HA-LE-MC对Lewis肺癌移植瘤有抑制作用,与原料药组相比,小鼠瘤重显著降低(P<0.01),与顺铂相比对体重的影响减小,且能增加荷瘤小鼠的脏器指数。结论: 制备的HA-LE-MC具有靶向性,抗肿瘤活性增强,且能增强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改善生存状况。
2021 Vol. 31 (01): 33-37 [摘要] ( 78 ) [HTML 1KB] [PDF 2066KB] ( 747 )
38 田胜, 池昊, 顾晨露, 李秀, 童珊珊, 徐希明
碳纳米管的功能化修饰及其药物负载的研究进展
碳纳米管为石墨六角网平面卷成筒状时套叠而成的新型纳米碳材料,具有高度稳定的管状空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可利用自身吸附或通过化学改性等方式将药物负载在碳纳米管上,成为新型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碳纳米管的结构出发,分析其特性和表面功能化的修饰,探究其在药物负载中的应用,并结合碳纳米管材料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展望。
2021 Vol. 31 (01): 38-43,50 [摘要] ( 50 ) [HTML 1KB] [PDF 11298KB] ( 557 )
44 胡贺佳1,2,3, 陈艳4, 王爱民1,2,3, 王永林1,2,3, 巩仔鹏1,2,3
微透析技术在药动学及药动学药效学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  微透析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活体取样技术,克服了传统取样存在的动物数量较多、前处理过程复杂、不能准确反映成分在机体内实时变化、不能准确测定游离药物浓度等缺点,具有活体、实时、靶向、连续取样等特点,能更真实地反映药物在机体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在药动学及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对微透析技术在药动学及PKPD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物的体内过程、作用机制以及靶向性研究提供参考。
2021 Vol. 31 (01): 44-50 [摘要] ( 64 ) [HTML 1KB] [PDF 864KB] ( 995 )
基础医学
51 周新童, 任天宇, 党胜春
长链非编码RNA AL139147.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MKN-45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2021 Vol. 31 (01): 51-55 [摘要] ( 49 ) [HTML 1KB] [PDF 2513KB] ( 822 )
56 徐莉莉1, 张军2, 尚璐璐1, 丁慢玲1, 郑金旭1
N-乙酰半胱氨酸对哮喘小鼠模型气道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18只SPF级BALB/c雌性小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哮喘组、N-乙酰半胱氨酸组,每组6只。哮喘组、N-乙酰半胱氨酸组雾化激发构建小鼠哮喘模型,N-乙酰半胱氨酸组每次雾化开始前30 min灌胃给药N-乙酰半胱氨酸(300 mg/kg),对照组予等量PBS处理,末次激发后24 h内取检测标本。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炎症细胞计数;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5、IL-13和IFN-γ含量;取小鼠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行炎症评分;比色法测定肺组织中丙二醛和谷胱甘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肺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 heme oxygenase-1,HO-1)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肺组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结构破坏明显,炎症细胞数、IL-5、IL-13含量、炎症评分、丙二醛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IFN-γ和谷胱甘肽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Nrf2和HO-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哮喘组相比,N-乙酰半胱氨酸组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肺泡结构破坏减轻,炎症细胞数、IL-5和IL-13含量、炎症评分、丙二醛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IFN-γ、谷胱甘肽含量和Nrf2、HO-1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NAC可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可能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
2021 Vol. 31 (01): 56-60 [摘要] ( 61 ) [HTML 1KB] [PDF 3563KB] ( 769 )
61 徐国新1, 朱晓珏1, 王芳2, 陈龙1
宿主整合因子对伤寒沙门菌动力的影响
目的:  探究宿主整合因子(integration host factor,IHF)对伤寒沙门菌动力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选用IHF两个亚基HimA和HimD的基因缺失株(△himApBAD、△himD-pBAD),并构建相应回补株(himA-C、himD-C),进行细菌动力实验,观察himA和himD对伤寒沙门菌动力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野生株(WT-pBAD)与△himA-pBAD、野生株与△himD-pBAD中鞭毛相关基因flhD、fliA和fljB等mRNA表达差异,分析IHF对鞭毛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  与WT-pBAD相比,△himA-pBAD和△himDpBAD动力均明显减弱(P均<0.05),himA-C、himD-C动力则基本一致。与WTpBAD相比,△himApBAD、△himD-pBAD中鞭毛相关基因flhD、fliA和fljB的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或<0.05)。结论: IHF可能通过正向调节鞭毛相关基因flhD、fliA和fljB等转录,增强伤寒沙门菌的动力。
2021 Vol. 31 (01): 61-63 [摘要] ( 77 ) [HTML 1KB] [PDF 1251KB] ( 801 )
临床医学
64 张助, 毛朝明, 蒋茜, 丁超, 刘佳梦, 康萍
常见化疗药物对免疫酶促反应的干扰效应
目的:  探讨常见化疗药物对标记酶免疫分析技术的影响。方法: 将干扰药物烷化剂(环磷酰胺),抗代谢药(阿糖胞苷、氟尿嘧啶、吉西他滨、地西他滨),抗肿瘤抗生素(依托泊苷),抗肿瘤植物成分药(长春新碱、紫杉醇、多西他赛),其他抗肿瘤药(顺铂、奥沙利铂、卡铂、奈达铂、伊立替康),抗肿瘤靶向药(硼替佐米、郝赛汀、培美曲塞二钠)分别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四甲基联苯胺(TMB)反应体系中,用酶标仪测光密度值;同时加入碱性磷酸酶(ALP)+ 3-(2′-螺旋金刚烷)-4-甲氧基-4-(3″-磷酰氧基)苯-1,2-二氧杂环丁烷(AMPPD)反应体系中,用化学发光仪测相对发光强度值。结果:  在HRP酶标反应体系中,与对照组相比,吉西他滨、硼替佐米、多西他赛、紫杉醇、氟尿嘧啶、依托泊苷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负向干扰(P<0.05或P<0.01),其中,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紫杉醇、氟尿嘧啶、依托泊苷的干扰效应均呈剂量依赖性。在ALP酶标反应体系中,与对照组相比,硼替佐米、多西他赛、紫杉醇、依托泊苷、伊立替康、地西他滨、培美曲塞二钠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负向干扰(P<0.05或P<0.01),其中,多西他赛、紫杉醇、伊立替康、地西他滨、培美曲塞二钠的干扰效应均呈剂量依赖性。在两种酶反应体系中,多西他赛和紫杉醇在人体血样药物峰浓度时对HRP和ALP酶活性仍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多西他赛、紫杉醇两种化疗药物对HRP和ALP免疫酶促反应体系存在明显干扰作用。
2021 Vol. 31 (01): 64-68 [摘要] ( 59 ) [HTML 1KB] [PDF 1554KB] ( 833 )
69 张进1, 冯健2
心脏超声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压力及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心脏超声在评估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患者肺血管压力及右心功能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疑似右心功能障碍的PAH患者97例(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 PAH患者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分为轻度组(n=45)、中度组(n=32)与重度组(n=20),所有研究对象均心脏超声检查。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肺动脉直径指标主肺动脉直径(DPA)、右肺动脉直径(RPAD),肺动脉血压指标PASP、肺动脉舒张压(PADP)、肺动脉压平均值(PAPM),右心功能指标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移位(TAPSE)、三尖瓣环侧壁收缩期运动速度(s)、三尖瓣舒张期血流E峰和A峰比值(E/A值)、右室心肌做功指数(RMPI),并分析右心功能各指标与PASP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PAH患者DPA、RPAD、PASP、PADP、PAPM、E/A值、RMPI明显高于对照组,RVEF、RVFAC、TAPSE、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的DPA、RPAD、PASP、PADP、PAPM、E/A值、RMPI等指标逐渐升高,RVEF、RVFAC、TAPSE、s等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VEF、RVFAC、TAPSE、s与PASP均呈明显负相关(P<0.001),E/A值、RMPI与PASP均呈明显正相关(P<0.001)。结论: 心脏超声检查可准确、客观地对PAH患者的肺血管压力及右心室功能作出评估,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参考。
2021 Vol. 31 (01): 69-72 [摘要] ( 61 ) [HTML 1KB] [PDF 838KB] ( 1030 )
药学
73 刘畅1, 刘雄伟1, 丁晶鑫1, 李嘉欣1, 尹志刚2, 周英1,3
基于UPLC-Q-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的黄褐毛忍冬保肝活性成分及其潜在靶点研究
目的: 系统研究黄褐毛忍冬的主要化学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其保肝活性成分,为其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黄褐毛忍冬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根据化合物的一级、二级质谱信息,并与标准品或参考文献进行比对,对黄褐毛忍冬的化学信息进行快速识别,利用Molinspiration平台预测药物分子的吸收情况。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SEA)数据库检索黄褐毛忍冬化学成分对应靶点,与GeneCards数据库中急性肝损伤靶点进行比对,筛选黄褐毛忍冬保肝作用的靶点,并利用KOBAS 3.0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化学成分—靶点—通路”的可视化网络拓扑关系图。结果:  黄褐毛忍冬提取物主要含有57种成分,利用Molinspiration平台筛选出24种可能被吸收的化学成分,其作用于319个急性肝损伤靶点。其中隐绿原酸、木犀草苷、绿原酸、新绿原酸、山柰酚、槲皮苷、齐墩果酸、栀子苷、断马钱子苷半缩醛内酯等主要化学成分可能作用于碳酸酐酶2(CA2)、醛糖还原酶1(AKR1B1)、碳酸酐酶1(CA1)、碳酸酐酶9(CA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白介素2(IL-2)、内质网氨肽酶基因1(ERAP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醛氧化酶(ALOX)、腺苷受体A1(ADORA1)、碳酸酐酶4(CA4)等靶点,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oll受体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等。结论: 采用UPLC-Q-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初步揭示了黄褐毛忍冬的化学组成及保肝的潜在作用机制。
2021 Vol. 31 (01): 73-82 [摘要] ( 85 ) [HTML 1KB] [PDF 9108KB] ( 820 )
83 赵露, 田胜, 刘璐, 刘叶, 童珊珊, 徐希明
在线、离线结合快速筛选杨梅叶中黄酮类抗氧化活性成分
目的:  建立一种2,2-联苯基-1-苦基肼基高效液相色谱(2, 2-diphenyl-1-picrylhydrazyl-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PPHHPLC)法在线筛选杨梅叶中黄酮类抗氧化活性成分,并对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和评价。方法: 采用Shimadzu C18柱(150 mm × 4.6 mm, 5 μm)反相HPLC梯度洗脱法分离杨梅叶中黄酮类成分,通过DPPH-HPLC法快速筛选出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化合物,并以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及铁离子还原(FRAP)实验,抗氧化能力检测方法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在HPLC条件下可以检测出杨梅叶中所含的杨梅苷、杨梅素、槲皮素和山柰酚四种黄酮类化合物并达到完全分离。四种化合物都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槲皮素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为杨梅素,且两者抗氧化能力都强于L抗坏血酸,而杨梅苷和山柰酚抗氧化能力较弱。结论: 所建立的DPPH-HPLC法可筛选复杂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2021 Vol. 31 (01): 83-87 [摘要] ( 66 ) [HTML 1KB] [PDF 1599KB] ( 719 )
综述
88 王荟1,2, 吕巧怡1, 赵杨静1, 吴皓杰1, 邵启祥1,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在SARS-CoV-2感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引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SARS-CoV-2为单股正链RNA病毒,传染性强,已在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传播,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可能是SARS-CoV-2 感染宿主的受体,因而了解SARS-CoV-2作用于ACE2的不同机制对于开发治疗性药物和疫苗研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综述了ACE2在机体不同组织表达情况与组织损伤的关系,ACE2参与免疫炎症的调节过程及年龄、性别、不同基础疾病等因素对ACE2表达和组织损伤的机制进展。
2021 Vol. 31 (01): 88-92 [摘要] ( 56 ) [HTML 1KB] [PDF 790KB] ( 835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公告

 
· 编辑部关于网站维护的公告
· 编辑部关于开具《稿件录用证明》的公告
· 本刊入选武书连研发的《科学引文数据库(SCD
· 本刊荣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作者投稿请从本网站注册登录!
                  更多 
 

下载中心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中英文引用格式(2021—2023年)
· 2023年总目录
· 2022年总目录
· 2021年总目录
· 论文写作格式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主  编:许文荣
国际刊号:ISSN 1671-7783
国内刊号:CN 32-1669/R
刊  期:双月刊
编辑出版:《江苏大学学报(医学
     版)》编辑部
地  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邮  编:212013
电  话:0511-84446824
 

版权所有 © 2012《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Medicine Edition)
编辑部电子信箱:xbyx@ujs.edu.cn或xbyx@mail.uj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