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网刊维护  |  留言  |  联系我们  |  返回杂志社  |  English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常用链接

 
· PDF阅读器福昕下载
· 江苏大学
· 外文期刊参考文献查询
· 中国知网
· 万方医学网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 30卷 06期
刊出日期:2020-11-25

目录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经验技术交流
综述
肿瘤免疫专题
   
目录
1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第30卷第6期目录
2020 Vol. 30 (06): 1- [摘要] ( 40 ) [HTML 1KB] [PDF 704KB] ( 766 )
肿瘤免疫专题
461 张蓓蓓1, 朱秋钢1, 芮棵2, 王胜军1, 田洁1
GITRL对肺癌移植瘤小鼠髓源性抑制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调控及其分子机制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配体(glucocorticoid induced TNF receptor ligand, GITRL)对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来源的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免疫抑制功能的调控作用,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构建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分选荷瘤小鼠脾脏中MDS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GITR的表达;GITRL(5 μg/mL)处理MDSCs 48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对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的CD4+ T细胞增殖的影响,比色法检测MDSCs胞内精氨酸酶1(arginase-1, Arg-1)的活性,Griess偶联法检测效应分子一氧化氮的释放量,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DSCs胞内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  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脾脏中MDSCs表达GITR分子;与对照组相比,GITRL处理的MDSCs对CD4+ T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下降,Arg-1活性降低(P<0.05),一氧化氮释放量减少(P<0.01);GITRL蛋白下调了MDSCs胞内JAK2和STAT3 (P<0.05或P<0.01)信号的磷酸化蛋白水平。结论: GITRL蛋白通过抑制MDSCs胞内JAK2/STAT3信号通路,下调MDSCs的免疫抑制功能。
 
2020 Vol. 30 (06): 461-465 [摘要] ( 60 ) [HTML 1KB] [PDF 1342KB] ( 812 )
466 郭红叶1, 朱栋炜1, 芮棵2, 田洁1, 王胜军1
自噬对粒细胞样髓源性抑制细胞生存与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初步探索自噬对Lewis肺癌移植瘤小鼠脾脏中粒细胞样髓源性抑制细胞(granulocytic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G-MDSCs)体外存活能力与抑制性功能分子的影响。方法: Lewis肺癌细胞系体外培养后,构建小鼠Lewis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免疫磁珠分选方法获得脾脏G-MDSCs,与荧光抗体(Ly-6C-FITC/Ly-6G-PE/CD11b-PE/CY5)孵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G-MDSCs细胞纯度;瑞吉染色后观察其形态特征;采用雷帕霉素和氯喹处理后,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自噬标志性分子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Ⅱ,LC3-Ⅱ)蛋白的表达水平。培养体系中加入雷帕霉素和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7-AAD染色检测自噬对G-MDSCs生存的影响;提取细胞总蛋白后检测胞内精氨酸酶的水平。结果:  通过磁珠分选的方法可从小鼠脾脏中获得纯度较高的G-MDSCs,其细胞核呈环状或分叶状。雷帕霉素处理G-MDSCs后LC3-Ⅱ表达水平上调,3-MA抑制自噬作用后,G-MDSCs存活率降低, 精氨酸酶活性下降。结论: 自噬能够促进G-MDSCs体外存活并上调抑制性效应分子精氨酸酶的表达,提示自噬是调控G-MDSCs生物学功能的重要因素。
 
2020 Vol. 30 (06): 466-470,485 [摘要] ( 42 ) [HTML 1KB] [PDF 5793KB] ( 821 )
471 蒋超, 姜润秋
肿瘤浸润性T细胞代谢重组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摘要] 代谢重组是肿瘤细胞维持活力和功能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调控肿瘤免疫逃逸的关键因素。在肿瘤微环境中,除了通过抑制配体直接影响T细胞的生理功能外,肿瘤细胞还通过代谢重组影响T细胞代谢进而对其进行免疫调节。而对于肿瘤浸润性T细胞而言,在通过改变代谢模式适应肿瘤局部营养环境的同时,其免疫功能亦发生变化,具体体现在免疫监视功能减弱,甚至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近年来,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的代谢研究一直是肿瘤免疫学界的热点话题,本文主要就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肿瘤浸润性T细胞之间基于代谢重组的交互作用进行综述,在梳理既往研究的同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方向。
2020 Vol. 30 (06): 471-474 [摘要] ( 41 ) [HTML 1KB] [PDF 2316KB] ( 746 )
475 王文欣, 王胜军
乙酰化修饰对髓源性抑制细胞调控的研究进展
[摘要]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肿瘤环境中主要的免疫抑制细胞群之一,在肿瘤组织及外周淋巴器官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影响肿瘤进程,亦是肿瘤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MDSCs中存在多种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 HATs)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transferases, HDACs)的表达,这些HATs和HDACs对MDSCs的分化及免疫抑制功能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对MDSCs内乙酰化修饰进行综述,并且探讨各类HATs、HDACs抑制剂对MDSCs的调控作用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2020 Vol. 30 (06): 475-479 [摘要] ( 40 ) [HTML 1KB] [PDF 2938KB] ( 578 )
基础医学
480 张丽娜1,2, 王娟2, 姚雪1, 李春梅2, 史兵伟2, 夏圣1
IFN-γ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表达及对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br#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γ-干扰素(IFN-γ)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31例PCOS患者及22例健康志愿者肝素抗凝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分析IFN-γ+ Th1和IL-4+ Th2细胞比例;流式CBA法检测PCOS患者血浆IL-4、IL-6和IFN-γ水平;将人卵巢颗粒细胞瘤KGN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和干扰素处理组(250 ng/mL IFN-γ),分析IFN-γ对KGN细胞周期、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CO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细胞的比例明显上调(P<0.01);PCOS患者血浆中IFN-γ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IFN-γ与KGN细胞体外共培养后,干扰素处理组CFSE标记KGN细胞的增殖较对照组明显右移,G0-G1期细胞增加(P<0.01),同时IFN-γ处理组凋亡比例增高(P<0.01)。结论: PCOS患者外周血中IFN-γ+ Th1细胞比例和血浆中IFN-γ均增高,IFN-γ可抑制KGN细胞增殖并促进KGN细胞凋亡。
2020 Vol. 30 (06): 480-485 [摘要] ( 49 ) [HTML 1KB] [PDF 14686KB] ( 512 )
486 高星宇, 王景芝, 凌锐, 周月鹏, 毛朝明, 陈德玉
ACSS2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食管鳞癌细胞的顺铂敏感性
目的:  探讨乙酰辅酶A合成酶2(acetyl-CoA synthetase 2,ACSS2)表达对食管鳞癌细胞顺铂(cisplatin,DDP)敏感性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40对食管鳞癌瘤体和癌旁组织中ACSS2蛋白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验证食管鳞癌细胞株TE-1、ECA-109和KY-SE150与正常食管鳞状细胞Het-1A中ACSS2的表达差异;利用脂质体转染siRNA-ACSS2或者慢病毒转染LV-ACSS2至TE-1细胞构建ACSS2下调或过表达细胞株;CCK8实验检测下调ACSS2对顺铂IC50值的改变;顺铂处理(5 μg/mL)前后,流式细胞术检测ACSS2干扰处理对TE-1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食管鳞癌组织中ACSS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食管鳞癌细胞株中ACSS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鳞状上皮细胞Het-1A。CCK8结果显示siRNA-ACSS2处理显著下调TE-1细胞对顺铂的IC50值(P值均<0.05);流式细胞术结果证实,抑制ACSS2表达可显著上调食管鳞癌细胞凋亡率(P <0.01);结合5 μg/mL顺铂处理,ACSS2干扰后TE-1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值均<0.001);蛋白质印迹结果表明,顺铂处理上调TE-1细胞中ACSS2及p-PI3K、p-AKT的表达;顺铂作用下,靶向抑制ACSS2后可见p-PI3K、p-AKT的显著降低而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表达量明显升高,过表达ACSS2在维持PI3K/AKT信号活化的同时可有效逆转cleaved-Caspase-3的形成。结论: ACSS2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以及cleaved-Caspase-3表达参与食管鳞癌细胞顺铂敏感性调节。
2020 Vol. 30 (06): 486-492 [摘要] ( 42 ) [HTML 1KB] [PDF 7974KB] ( 891 )
493 任琎, 曹一鑫, 王德强, 庄秀芬, 李小琴
张力蛋白1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目的:  探讨张力蛋白1(tensin1,TNS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对NSCL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56例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56例NSCLC标本和对应癌旁组织中TNS1 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TNS1 mRNA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NSCLC细胞A549、H1299与正常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中TNS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A549、H1299细胞各分为2组,分别转染TNS1过表达质粒(pcDNA3.1/TNS1组)和相应的空载质粒(阴性对照pcDNA3.1组);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蛋白水平。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NSCLC组织中TNS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TNS1 mRNA表达量与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术后肿瘤转移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吸烟、病理分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TNS1 mRNA高表达患者的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和累积总体生存率均高于TNS1 mRNA低表达患者(P均<0.05)。A549和H1299细胞中TNS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16HBE 细胞(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pcDNA3.1/TNS1组A549和H129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降低,E-钙黏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波形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结论: TNS1在NSCLC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下调,与NSCLC患者预后相关,可抑制NSCLC细胞增殖和迁移。
2020 Vol. 30 (06): 493-498 [摘要] ( 33 ) [HTML 1KB] [PDF 14113KB] ( 505 )
499 汪林翠, 林琼
核受体辅活化蛋白7与自噬体蛋白LC3的相互作用#br#
目的:  探索核受体辅活化蛋白7(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 7,NCOA7)与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的相互作用,并确定其结合位点。方法: 在胃癌AGS细胞中行质谱分析,在HEK293细胞中行GST-LC3沉淀实验,分别检测两种细胞中LC3结合蛋白;采用分子克隆法构建NCOA7不同截短体和点突变体;免疫印迹法检测NCOA7的截短体ΔN462,ΔN650,ΔN650I749/750A质粒蛋白的表达水平;GSTLC3与NCOA7突变体的沉淀实验鉴定NCOA7与LC3的结合位点。结果:  质谱分析和GST-LC3沉淀实验结果表明,NCOA7是LC3结合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NCOA7不同截短体和点突变体质粒蛋白均有表达。GST-LC3与NCOA7突变体的沉淀结果显示,NCOA7 N端WEDL基序和C端WEII基序是LC3结合位点。WEII基序与LC3结合受到NCOA7的651~720位氨基酸结构抑制,是一个可调节的LC3结合位点。结论: NCOA7是LC3结合蛋白,其N端WEDL和C端WEII与LC3结合。
2020 Vol. 30 (06): 499-503,509 [摘要] ( 55 ) [HTML 1KB] [PDF 5539KB] ( 922 )
504 刘婷婷, 董丽华, 张宇, 徐伟, 朱海涛,李芳, 王苏华, 邢光伟, 陆荣柱
去铁胺在甲基汞诱导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去铁胺预处理对甲基汞毒性作用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 选用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与大鼠肝BRL细胞,对照组用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培养基培养0.5 h,甲基汞组用不同浓度甲基汞(1.0、2.5、5.0、10.0 μmol/L)处理0.5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印迹法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蛋白表达,筛选最适浓度甲基汞。另取PC12细胞与BRL细胞,对照组用含10%胎牛血清的高糖培养基培养6.5 h,去铁胺+甲基汞组分别用0、50、100、200、400 μmol/L去铁胺预处理6 h,再用10.0 μmol/L甲基汞处理0.5 h,免疫印迹法检测GPx4及缺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10.0 μmol/L甲基汞组两种细胞活力降低最显著,以此浓度进行后续实验;随着甲基汞浓度逐渐增加,两种细胞中GPx4表达逐渐降低。与0 μmol/L去铁胺+甲基汞组比较,随着去铁胺浓度增加,两种细胞中GPx4和HIF-1α蛋白表达逐渐增加;400 μmol/L去铁胺+甲基汞组PC12细胞活力明显增加,200 μmol/L去铁胺+甲基汞组BRL细胞活力明显增加。结论: 去铁胺可拮抗甲基汞致细胞的铁死亡,可能与上调HIF-1α及铁死亡关键调控因子GPx4表达相关。
2020 Vol. 30 (06): 504-509 [摘要] ( 50 ) [HTML 1KB] [PDF 4055KB] ( 844 )
510 夏艳1, 马晓冬2, 谢云斌3, 邵东华2
叶酸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叶酸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5组,每组6只,其中3组叶酸组分别以5、10、20 mg/d叶酸灌胃1周;然后叶酸组及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构建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夹闭左肺门30 min,再灌注2 h;假手术组游离左肺门不夹闭;HE染色观察每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IL-8和TNF-α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较重(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叶酸组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较轻(P<0.01);与5 mg/d叶酸组比较,10 mg/d与20 mg/d叶酸组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较轻(P<0.01),而后两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叶酸组IL-8和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叶酸组IL-8和TNF-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5 mg/d叶酸组比较,10 mg/d与20 mg/d叶酸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组IL-8 水平降低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叶酸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随叶酸剂量的增加而增强。
2020 Vol. 30 (06): 510-514 [摘要] ( 38 ) [HTML 1KB] [PDF 6437KB] ( 588 )
515 陈天琰, 张磊, 高建一, 余佳红, 唐彬, 胡嘉波
人胚胎干细胞源神经干细胞微囊泡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目的:  探究人胚胎干细胞源神经干细胞微囊泡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Dil标记神经干细胞微囊泡,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HP-1巨噬细胞对微囊泡的内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筛选微囊泡最适浓度;100 ng/mL 脂多糖刺激THP-1细胞6 h后,微囊泡处理12 h,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巨噬细胞炎性因子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以及IL-6的mRNA表达水平;微囊泡处理24 h,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和精氨酸酶1 (Arginase-1, Arg-1)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P-1巨噬细胞M1极化表面标志CD86表达。结果:  THP-1巨噬细胞在12 h和24 h均能明显内化神经干细胞微囊泡;0.12 μg/mL微囊泡具有最适调控作用;与未处理细胞相比,脂多糖处理后明显增加THP-1细胞IL-1β,TNF-α,IL-6等mRNA和iNOS蛋白,Arg-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神经干细胞微囊泡处理后THP-1细胞IL-1β,TNF-α,IL-6等mRNA和iNO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未处理细胞相比,脂多糖和微囊泡处理后THP-1巨噬细胞CD86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胚胎干细胞源神经干细胞微囊泡能够减少THP-1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和iNOS表达,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
2020 Vol. 30 (06): 515-519,525 [摘要] ( 55 ) [HTML 1KB] [PDF 7058KB] ( 763 )
520 陶佳玲1, 樊慧敏1,2, 唐涛1, 邵启祥1, 丁庆1
阻断TIM-4分子对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及同种异体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
目的:  运用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阻断抗原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结构域蛋白-4(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4,TIM-4),探讨其对巨噬细胞(M1/M2)极化及同种异体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构建同种异体免疫排斥模型,将BALB/c小鼠脾细胞悬液注入C57BL/6小鼠腹腔,分为同型对照组(n=6)和抗TIM4组(n=6);分别腹腔注射同型对照免疫球蛋白和抗TIM-4单克隆抗体, 300 μg/只;第5天,重复注射1次;第10天,处死两组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体鼠脾和腹腔中M1和M2型巨噬细胞百分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受体鼠脾和腹腔细胞中微小RNA-21(miR-21)、IL-10、p40、p35和EB病毒诱导基因3 (Epstein-Barr virus-induced gene 3,EBi-3)等mRNA表达水平。结果:  在脾细胞中,与同型对照组相比,抗TIM-4组M1和M2型巨噬细胞百分比、miR-21和p40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但IL-10和p35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EBi-3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在腹腔中,与同型对照组相比,抗TIM-4组M1型巨噬细胞百分比和p35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而M2型巨噬细胞百分比、IL-10、p40和EBi-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miR-2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阻断TIM-4分子促进小鼠腹腔M2增殖分化,上调脾和腹腔细胞中抑炎因子和促炎因子mRNA表达,减轻同种异体免疫排斥反应。
2020 Vol. 30 (06): 520-525 [摘要] ( 51 ) [HTML 1KB] [PDF 4076KB] ( 944 )
临床医学
526 胥传海1, 兰建云1, 徐林成1, 李蕾1, 周林森2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VEPH1表达降低并与不良预后相关
目的:  研究心室区表达PH域的蛋白质同源物1 (ventricular zone-expressed PH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homolog 1,VEPH1)在肾透明细胞癌(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收集KIRC数据集,下载VEPH1基因表达谱资料及临床信息资料。人类蛋白质图集数据库下载VEPH1免疫组化结果,比较肿瘤和正常组织中VEPH1蛋白表达。分析VEPH1表达与KIRC患者预后的关系。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VEPH1表达降低的原因。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方法预测KIRC组织中VEPH1 mRNA表达高低相关的通路。结果: KIRC肿瘤组织中VEPH1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且表达越低,患者总生存期越短。VEPH1 mRNA在KIRC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降低,不是由基因的错译或者突变引起。高表达VEPH1的KIRC样本,在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VEPH1在多种氨基酸、糖以及脂肪代谢相关的通路上显著富集。结论: VEPH1在KIRC肿瘤组织中低表达,可能是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多种代谢通路,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2020 Vol. 30 (06): 526-530,536 [摘要] ( 45 ) [HTML 1KB] [PDF 17842KB] ( 658 )
531 吕季阳1, 李红2, 韩贺1, 冯乐1, 陈吉祥1
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营养管理对胃切除术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围术期营养管理对胃切除术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 选择22例胃癌胃切除术患者实施ERAS围术期营养管理(ERAS组),另选择20例胃癌胃切除术患者按传统围术期营养管理(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5 d血浆中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水平。同时建立SD大鼠胃切除术模型,其中20只按ERAS围术期营养管理模式并行肠内营养(ERAS组),20只实施传统围术期营养管理模式并行肠外营养(传统组),并以10只大鼠作对照(对照组);于术后24、72 h每组各处死10只,比较各组回肠标本的肠黏膜病理评分及肠黏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 d血浆DAO、D-乳酸及IFAB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1)。与传统组相比,ERAS组术后1、3、5 d DAO水平,术后3、5 d D-乳酸水平,术后1、3 d血浆IFAB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动物实验显示,ERAS组术后24、72 h肠黏膜病理评分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均<0.05),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程度较传统大鼠减轻。结论: 胃切除术可导致肠屏障结构及功能受损,实施ERAS围术期营养管理可促进肠屏障结构及功能较早恢复。
2020 Vol. 30 (06): 531-536 [摘要] ( 46 ) [HTML 1KB] [PDF 11797KB] ( 652 )
经验技术交流
537 张爱梁, 刘锦波, 胡勇, 邹红军, 吴俊
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26例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行髓核摘除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采用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行髓核摘除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颈肩疼痛程度;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26例患者行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3±39)min。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术后患者上肢疼痛麻木症状均明显缓解。与术前比较,术后2天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SF-36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而术后2天与末次随访时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6个月,患者均未复发。结论: 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行髓核摘除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及可行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术中规范操作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2020 Vol. 30 (06): 537-539 [摘要] ( 60 ) [HTML 1KB] [PDF 14714KB] ( 624 )
综述
540 张欠欠, 叶海波
慢性鼻窦炎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诊治进展
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 CRS)是鼻腔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常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合并存在,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主要从共病的风险、机制、诊断评估及治疗入手,总结与探讨CRS伴OSA患者睡眠呼吸障碍问题的最新诊治进展。
2020 Vol. 30 (06): 540-543 [摘要] ( 57 ) [HTML 1KB] [PDF 2285KB] ( 851 )
544 龚杰, 肖峰, 羊镇宇, 王强
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新潮流
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应用于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主要药物。由于氯吡格雷体内代谢过程复杂引起个体抗血小板差异大,而标准剂量90 mg替格瑞洛抗血小板作用强常导致出血风险增高,并且在“东亚人群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缺血风险低,出血风险高”的东亚悖论(East Asian Paradox)的背景下,低剂量替格瑞洛的应用成为一种选择。本文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临床应用的困境至降级抗血小板治疗的兴起,以及低剂量替格瑞洛降级治疗现状等相关循证证据做一阐述,并对低剂量替格瑞洛的临床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2020 Vol. 30 (06): 544-548 [摘要] ( 52 ) [HTML 1KB] [PDF 2813KB] ( 1010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公告

 
· 编辑部关于网站维护的公告
· 编辑部关于开具《稿件录用证明》的公告
· 本刊入选武书连研发的《科学引文数据库(SCD
· 本刊荣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作者投稿请从本网站注册登录!
                  更多 
 

下载中心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中英文引用格式(2021—2023年)
· 2023年总目录
· 2022年总目录
· 2021年总目录
· 论文写作格式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主  编:许文荣
国际刊号:ISSN 1671-7783
国内刊号:CN 32-1669/R
刊  期:双月刊
编辑出版:《江苏大学学报(医学
     版)》编辑部
地  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邮  编:212013
电  话:0511-84446824
 

版权所有 © 2012《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Medicine Edition)
编辑部电子信箱:xbyx@ujs.edu.cn或xbyx@mail.uj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