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期刊订阅  |  投稿须知  |  联系我们  |  English
 

1999年创刊
ISSN 1671-6604
CN 32-1655/C
 

期刊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主  编:梅 强
编辑出版:《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编辑部
电  话:0511-84446186
地  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邮  编:212013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 25卷 6期
刊出日期:2023-11-30

社会学研究
经济管理研究
政治学研究
教育管理研究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共同体美学”与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1 孟凡东,石金鑫,李凯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历史向度与基本要素
中华民族共同体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奋斗、共同融合、共同凝聚的历史产物,也是中华民族纵向发展、横向发展、内向发展历史合力的结果。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就是要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中华民族共同性、整体性、统一性,坚持中华各民族共维国家疆域、共书辉煌历史、共创中华文明、共育民族精神。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历史分期和历史主题出发,论证“四个共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向度的主线遵循,揭示其发展的纵向向度、横向向度和内生向度三大历史发展向度,归纳其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形成对中华民族整体历史观的正确认知框架,对于进一步坚定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文明有机体的历史自信、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2023 Vol. 25 (6): 1-14 [摘要] ( 30 ) [HTML 1KB] [PDF 1063KB] ( 652 )
15 夏旭彦,徐志国
新时代城市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为城市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城市是民族工作开展的重要场域,为遵循好“有形、有感、有效”的工作要求,长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做到有形、有感、有效。通过汇总城市资源,用各类形象、符号、形式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具象化表达,让各民族群众在共同生活中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对城市的归属感,收获在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深入城市基层,保证各项举措的时效、成效和效益。在实践中,需要推动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项举措真实可触,使城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深入人心,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能够深入推进。
2023 Vol. 25 (6): 15-26 [摘要] ( 27 ) [HTML 1KB] [PDF 1042KB] ( 685 )
“共同体美学”与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27 钱凯,岳晓英
共同体美学视域下的中国新主流体育电影研究
中国新主流电影的实践是构成电影共同体美学的主要现实根基。新主流体育电影家国叙事与个体叙事共通、现实质感与激情镜语共美、体育精神与生命意义共融的艺术特征,集中体现了电影共同体美学的要义,实践着对这一电影类型“再现代化”的探索,并因其题材优势,或为中国新主流电影实现“我者思维”与“他者思维”的融通探寻新的路径。
2023 Vol. 25 (6): 27-35 [摘要] ( 26 ) [HTML 1KB] [PDF 997KB] ( 606 )
36 周达祎
从情绪到认知: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心理构型
“共同体美学”是立足于中国电影社会语境和现实经验而提出的一个开放性、全域性的学术主张。作为一个西方文论概念,“共同体美学”的审美心理基础是“共情”,以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考察电影共情,则可以分为情绪、情感、认知三个角度。情绪共振、情感共鸣、认知共识,三者相互依存、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时下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三个心理构型。
2023 Vol. 25 (6): 36-47 [摘要] ( 19 ) [HTML 1KB] [PDF 1074KB] ( 596 )
政治学研究
48 叶方兴,李若凡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生成
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主体与价值主体。“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的同时,也锻造着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精神品格。“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生成有着内在联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能够提振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精神状态,丰富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培育并坚定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其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注入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生成提供价值标尺,精神世界的丰富性成为衡量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筑牢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共同思想基础,通过营造丰富的精神世界,可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广大人民群众精神世界领域凝聚“最大公约数”,守护中国式现代化共有的思想基础。
2023 Vol. 25 (6): 48-57 [摘要] ( 20 ) [HTML 1KB] [PDF 1027KB] ( 531 )
社会学研究
58 魏沁菡,叶继红
社区微更新的项目制:性质范畴、类型机制与优化路径
作为社区成长方式之一的社区微更新,在实践中取得项目制治理形态时,或隐或显地呈现出合作生产的样态。这是一种新治理取向,虽颇有成效,但亦问题频仍。从需要多元主体参与交互及利益交汇的治理理论内涵设定看,散布于城市社区的微更新,以项目制方式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重逻辑,但镶嵌其中的权力、资本与权利之间的持续张力难以在短期内得以有效消弭。从“社区微更新何以有效达成”的务实理解出发,持续强化社区合作治理,需要激发社区各类主体合作治理的自主性,寻求“最大公约数”,即以对社区微更新项目制的新认知、新规则、新参与、新借鉴与新监管为基本路径,引导对项目制治理逻辑的新调谐。
2023 Vol. 25 (6): 58-67 [摘要] ( 22 ) [HTML 1KB] [PDF 1074KB] ( 584 )
经济管理研究
68 赵喜仓,徐亮,罗雨森
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了吗?#br# ——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基于200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建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结论在经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自主创新和外来技术溢出是知识产权保护助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中介路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不同产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研究结论揭示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与影响路径,为完善知识产权战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2023 Vol. 25 (6): 68-83 [摘要] ( 20 ) [HTML 1KB] [PDF 1240KB] ( 526 )
84 赵巍,杨静茹,张纪凤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长三角城市群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长三角城市群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会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影响长三角城市群出口技术复杂度,且两者关系表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从区域差异来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更为显著;从政策差异来看,财政政策、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对长三角城市群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不确定性则产生了负向影响。政府应关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区域效应,充分发挥中心区城市的带动作用,加强产业集聚和升级,提高各城市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外贸高质量发展。
2023 Vol. 25 (6): 84-100 [摘要] ( 18 ) [HTML 1KB] [PDF 1168KB] ( 560 )
教育管理研究
101 侯勇,邹小娟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四维探赜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创新的实践回应,也是服务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具有严密的理论逻辑和重要的实践价值,但不可忽视其在目标定位、内容衔接、队伍协同、评价体系和空间整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从顶层设计出发,从组织运行、内容体系、队伍建设、评价机制、空间整合等方面着力,助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内涵式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2023 Vol. 25 (6): 101-112 [摘要] ( 24 ) [HTML 1KB] [PDF 1044KB] ( 607 )
113 王瑞麟,赵彦志
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网络治理模式研究#br# ——基于“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多案例分析
当前,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未能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如何治理提供充分的解释。基于网络治理理论,以“2011计划”四家案例中心为对象,采用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方法,可提炼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网络治理模式运行的核心要素并构建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其一,中心面临复杂多变的治理环境,承担任重道远的治理目标,具有多元协同的治理结构;其二,应明确多元创新主体的治理行为,并运用“刚柔并济”的治理机制,推动中心治理朝现代化方向发展。该理论模型的提出,为中心网络治理提供了全新的解释,为其他各级各类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组织及网络组织的治理提供了一种理论模型范式。
2023 Vol. 25 (6): 113-128 [摘要] ( 21 ) [HTML 1KB] [PDF 1247KB] ( 653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微信公众号

 
 

通知公告

 
· 我刊在第七届高校社科学术期刊质量检查与评估活动中喜获佳绩
· 喜报:《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再次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 我刊两篇文章入选首届江苏“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
· 我刊获江苏省委宣传部优秀社科栏目资助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征稿启事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栏征稿启事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商团结进步与社会发展—— 第二届南方民族与社会发展论坛在镇江召开
· 本刊网站以及在线投稿系统试运行,欢迎投稿
                  更多 
 

下载中心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论文样板
· 中图分类号
 

友情链接

 
· 中国知网
· 万方数据库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网
·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 中图分类号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2《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