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实用心电学杂志
 返回杂志社|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期刊订阅 | 投稿指南 |行业新闻 |优先出版| 录用公告 | English
 
 

稿件处理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理事单位

 
                  更多 
 

友情链接

 
· 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
· 中国知网
· 万方数据
· 维普网
· 中国医师协会
·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 23卷 4期
刊出日期:2014-08-28

起搏器与起搏心电图
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学术动态
   
专题评论
229 付强
新版指南解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抗栓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急性心血管事件,无论是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还是药物溶栓,抗栓始终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由于近年来一些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及美国心脏协会(AHA)相继公布了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新版指南。指南指出:急性STEMI一旦确诊,应立即行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为负荷量的阿司匹林(300 mg)及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300~600 mg、普拉格雷60 mg、替格瑞洛180 mg);ESC指南更倾向于使用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2个指南维持量的阿司匹林均倾向于小剂量(75~100 mg/d)。新指南对于低分子量肝素应用于急诊PCI的推荐力度有所下降,建议维持时间≤8 d。基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考虑,2个指南均建议在STEMI行急诊PCI时使用比伐芦定,尤其是对于伴有高出血风险的患者。
2014 Vol. 23 (4): 229-231 [摘要] ( 1012 ) [HTML 1KB] [PDF 929KB] ( 1607 )
论著
232 田立,刘刚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成功植入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NYHA分级及6 min步行试验的评价,应用心脏超声评价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 (LVMI)、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等左室功能指数,对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上述指标行t 检验,分析其差异性。结果治疗6个月时,患者 LVEF、LVMI、LVEDVI、LVESVI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NYHA心脏功能分级及6 min步行试验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RTD明显改善慢性心衰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
2014 Vol. 23 (4): 232-235 [摘要] ( 1361 ) [HTML 1KB] [PDF 901KB] ( 1532 )
236 张琴,张雅莉,何宁,陆锦龙,田晓芬,陈晓婕,吴洁,李玲,秦国伟
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动态心电图及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改变的探讨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动态心电图、QT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方法对40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及接受3个阶段不同放射剂量(分别为15~25 Gy、35~45 Gy和55~65 Gy)的放射治疗后(每一个治疗阶段均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放射治疗致心电图及QT离散度(QTd)、校正后QT离散度(QTcd)和HRV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改变的情况。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和3个阶段放射治疗后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比较:(1)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STT改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QTd、QTcd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HRV分析比较,① 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频域指标TP、LF、HF、LF/H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后,VLF在3个阶段放射治疗后显著低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室性心律失常和ST-T改变的发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即放射剂量为15~25 Gy时呈上升趋势、35~45 Gy时呈下降趋势、55~65 Gy时呈明显上升趋势;(2)QTd、QTcd指标在放射剂量为15~25 Gy时呈下降趋势、35~45 Gy时呈上升趋势、55~65 Gy时恢复到治疗前水平;(3)HRV指标中,随着放射剂量的增加,VLF的降低更加显著,提示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影响了体温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体液因子等因素的长期调节,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影响交感-迷走神经之间的均衡性,从而影响自主神经调节,导致心电图异常。
2014 Vol. 23 (4): 236-240 [摘要] ( 1603 ) [HTML 1KB] [PDF 1103KB] ( 1547 )
241 许金兰,郭美琴,储诚华,王晓华
动态心电图PR间期不固定揭示房室结双径路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PR间期不固定揭示房室结双径路心电图改变。方法对44例动态心电图PR间期不固定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典型二度房室阻滞莫氏I型现象揭示房室结双径路的发生率最高,以心动过缓及夜间为主,室性早搏次之。结论慢径路传导所致的过度延长PR间期影响心脏的电和机械活动匹配或房室同步,长时间将导致患者心功能不全,动态心电图报告需加以强调。
2014 Vol. 23 (4): 241-244 [摘要] ( 1319 ) [HTML 1KB] [PDF 2647KB] ( 1796 )
245 许梅,刀安伟,章云娣
315例HIV/AIDS患者心电图与CD4+细胞的关系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心电图与CD4+细胞的关系。方法按CD4+细胞计数的多少将315例HIV/AIDS患者分为A、B两组,并对两组患者的常规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心电图异常总数、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高电压和ST-T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窦性心动过缓、异位搏动、心电轴偏移、束支阻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病毒及高强度的抗病毒治疗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损害,与患者CD4+细胞水平及病程进展密切相关。
2014 Vol. 23 (4): 245-246 [摘要] ( 935 ) [HTML 1KB] [PDF 880KB] ( 1431 )
247 李莉,卫萍
132例患者心电图低电压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心电图低电压改变的临床意义和病因。方法收集体表心电图诊断的132例低电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和患者临床特点。结果① 132例患者中胸导联低电压32例(24%),肢体导联低电压87例 (66%),肢体导联合并胸导联低电压13例(10%);② 肿瘤并发心电图低电压者69例(52%) ,以肺癌发病率最高;③ 心功能不全患者中,前壁心肌梗死和扩张型心肌病为主要病因。结论恶性肿瘤并发的心电图低电压为临床最常见原因。
2014 Vol. 23 (4): 247-248 [摘要] ( 1469 ) [HTML 1KB] [PDF 876KB] ( 2765 )
249 杨树涵,刘艳宾,韩明磊,王成,刘振
不同类型房颤患者血浆apelin的水平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房颤患者血浆apelin的水平及其与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房内径(LAD)的关系。方法85例房颤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B组)31例、持续性房颤组(C组)29例和永久性房颤组(D组)25例,同期非房颤住院患者为对照组(A组)26例。检测血浆apelin、NTproBNP,并行心脏超声测定LA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血浆apelin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而D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P均<0.05),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 B组、C组、D组NTproBNP显著升高(P均<0.05),D组最高,而B组与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D在A组、B组、C组、D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呈依次递增(P<0.05)。多元相关分析显示:血浆 apelin 与NTproBNP、LAD负相关,(r=-0.28、-0.32,P均<0.05)。结论不同类型房颤患者血浆apelin水平降低,可能通过抗纤维化参与心房重构,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相关。
2014 Vol. 23 (4): 249-252 [摘要] ( 1095 ) [HTML 1KB] [PDF 909KB] ( 1635 )
253 闫兴国,王锋,刘杰,罗群,孙超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碎裂QRS波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危险分层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NSTE-ACS 患者160 例,其中高危者72例,非高危(中、低危)者88例。比较fQRS在高危及非高危NSTEACS患者中的发生率,并比较fQRS组与无fQRS组NSTE-ACS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NSTE-ACS高危患者中有fQRS者20例(27.78%),非高危患者中有fQRS者12例(13.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RS组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LVEF≤40%)、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68.75%、43.75%、18.75%和12.5%;而无fQRS组分别为45.31%、21.88%、5.47%和1.5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NSTEACS高危患者fQRS发生率高。出现fQRS的NSTEACS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高,故fQRS可作为预测NSTE-ACS近期预后及筛查高危患者的新指标。
2014 Vol. 23 (4): 253-255 [摘要] ( 1931 ) [HTML 1KB] [PDF 895KB] ( 1348 )
256 马云霞,周丽,王幸,何敏
肢体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闭塞部位的预测价值
目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肢体导联ST段改变对判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闭塞部位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84例因急性前壁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对其发病后心电图肢体导联ST段改变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前降支近端病变(伴或不伴远端病变),肢体导联Ⅱ、Ⅲ、aVF多表现为ST段压低≥0.1 mV;前降支远端病变(不伴近端病变),肢体导联Ⅱ、Ⅲ、aVF的ST段多表现为抬高或无明显压低。结论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肢体导联ST段改变可以预测冠状动脉闭塞部位,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4 Vol. 23 (4): 256-259 [摘要] ( 1083 ) [HTML 1KB] [PDF 958KB] ( 1698 )
260 赵淑静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A组、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B组、6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C组。对3组研究对象均行24 h 动态心电图记录。比较各组的HRV指标。结果A组患者的1 d内正常RR标准差(SDNN)、5 min时段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5 min节段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NN index),连续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和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百分比(pNN50)分别为(97.88±25.77)ms、(83.24±20.13)ms、(14.55±10.57)ms、(17.95±8.55)ms、(3.56±2.44)%,显著低于B组的(122.41±20.33)ms、(104.56±19.73)ms、(45.22±12.45)ms、(22.44±6.44)ms、(8.83±4.95)%和C组的(138.23±22.44)ms、(127.95±21.84)ms、(59.35±16.44)ms、(35.96±14.33)ms、(13.56±11.24)%。B组亦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HRV可在早期有效发现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2014 Vol. 23 (4): 260-262 [摘要] ( 1612 ) [HTML 1KB] [PDF 888KB] ( 1511 )
263 陈舒,王莉,李媚笑,陈英
从频发室性早搏分布规律探讨中西医时间医学结合点
通过观察24 h动态心电图频发室性早搏(室早)的时间分布情况,研究频发室早24 h昼夜规律和中医时辰节律,并由子、卯、午、酉4个时辰为切入点,探讨中西医时间医学结合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行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为频发室早者(诊断标准为24 h室早数>500次)466例,录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每小时室早频数结果。将24 h频发室早分布数据视为圆分布资料,用PEMS 3.1 统计软件求得其平均角并进行假设检验,统计分析室早发生时间的集中趋势。不同时间室早的比较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做重复资料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466例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室早发作高峰时间段在17:49左右,对应于12时辰的酉时(17:00—19:00);发生室早最少的时间段是子时(23:00—01:00)和卯时(05:00—07:00)。4个时辰的室早个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 h分布趋势图中,室早发生的高峰时间在18:00,低谷时间在04:00。结论本研究证实了频发室早的发生具有昼夜节律现象,24 h发生的高峰时间与中医酉时相对应,也与心肾精气活动规律和心肾相交关系相符,为中西医时间医学结合作了初步的探索。
2014 Vol. 23 (4): 263-265 [摘要] ( 1789 ) [HTML 1KB] [PDF 1094KB] ( 1503 )
266 王旭玲,翟婷婷
心率与P波振幅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心率与P波振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的患者最快、最慢心率的Holter截图245例,分别测量心率和P波振幅,计算不同心率范围P波振幅的平均值,比较均值之间的差别,分析P波振幅改变的原因。结果心率超过120 次/min时的P波振幅与120次/min以下有显著差别。P波振幅增大与右房肥大、肺动脉高压相关性较弱。结论心率大于120 次/min的P波振幅增大多为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所致。
2014 Vol. 23 (4): 266-267 [摘要] ( 1399 ) [HTML 1KB] [PDF 912KB] ( 3842 )
268 蒋子裕,陈楚雯
6 528例在押人员体检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心电图监测对在押人员心脏健康的意义。方法按年龄对6 528名在押人员的心电图进行分组并比较分析。结果异常心电图的总检出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在押人员的生命健康应引起重视,对于48岁以上人群应加强健康体检,动态观察心电图的变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014 Vol. 23 (4): 268-269 [摘要] ( 1151 ) [HTML 1KB] [PDF 1742KB] ( 1684 )
起搏器与起搏心电图
270 于榛,郑明奇,刘刚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心电图
起搏器右心室电极植入位置不同,会引起心室除极顺序发生改变,而心电图作为一种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的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本文主要通过描述右室心尖部、右室间隔部、希氏束旁及希氏束等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形态、电压高低及电轴等的不同情况,分析比较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心电图的特点,并结合影像学方法,为起搏器植入过程中电极的定位及术后电极位置的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4 Vol. 23 (4): 270-276 [摘要] ( 1052 ) [HTML 1KB] [PDF 7091KB] ( 2053 )
综述
277 林玉壁,张树龙,Karl-Heinz Kuck
心律失常的转子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转子是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其形成机制与涡流脱落和离子通道机制相关。触发灶和心脏结构异常促进转子的形成和维持。相位、主频、信息熵和CONFIRM标测有望用于标测转子部位,指导临床治疗。
2014 Vol. 23 (4): 277-291 [摘要] ( 955 ) [HTML 1KB] [PDF 12693KB] ( 1518 )
病例报告
292 王惠歆,王尹曼,景怀根,林靖宇
平板运动试验致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掩盖ST段阳性改变1例
临床上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较为常见,多为运动诱发或频率依赖性。然而在平板运动试验中,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交替出现,并且呈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的ST段明显下移,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的ST段未见明显下移的病例较为罕见。表明右束支阻滞可掩盖平板运动试验致左胸导联(V5、V6)或下壁导联(Ⅱ、aVF)的缺血特征性ST段的改变。
2014 Vol. 23 (4): 292-294 [摘要] ( 1658 ) [HTML 1KB] [PDF 3428KB] ( 2284 )
295 张冬华
圆顶尖角型T波1例
圆顶尖角型T波是一种少见的心电现象,常见于先心病患者。鉴于这种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可尽早发现先心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指导患者做相应检查,如心脏超声等,增加先心病的检出率,避免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本文报道心电图表现为圆顶尖角型T波改变的患者1例。
2014 Vol. 23 (4): 295-296 [摘要] ( 989 ) [HTML 1KB] [PDF 1611KB] ( 2190 )
297 郑杰,李库林,刘晓宇,张常莹,王如兴
二尖瓣环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1例
二尖瓣环起源的室性心动过速是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个亚组,其心电图特点与A型预激综合征类似,往往容易引起混淆。通过1个病例说明,掌握该类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的特征有助于区域定位,可大大节省心腔内标测时间,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2014 Vol. 23 (4): 297-298 [摘要] ( 886 ) [HTML 1KB] [PDF 1579KB] ( 1505 )
299 沈军军,叶沈锋
左束支阻滞形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QRS波群呈2种形态交替出现的室性心动过速,其预后险恶,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它多见于洋地黄中毒和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一般多在V1导联表现为右束支阻滞图形,肢导联QRS波群明显呈交替性、双向性改变。本文报道1例非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呈左束支阻滞形的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经射频消融治疗有效。
2014 Vol. 23 (4): 299-300 [摘要] ( 942 ) [HTML 1KB] [PDF 1682KB] ( 1463 )
301 杨雪卿,曹淼,孟伟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疑诊位置性Q波1例
心脏位置性Q波是由于心脏位置的不同及变化而产生的,正常人在某些导联也可出现超过正常标准的Q波。位置性Q波易误诊为心肌梗死,因此,临床上强调提高对位置性Q波的认识,这有助于减少医源性心肌梗死,但不能仅根据心电图结果就冒然诊断为位置性Q波,排除心肌梗死。本文结合我院1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疑诊位置性Q波患者的临床资料,阐明了临床医生对位置性Q波的认识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观点,必须结合临床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后方能作出正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
2014 Vol. 23 (4): 301-303 [摘要] ( 1754 ) [HTML 1KB] [PDF 3555KB] ( 1920 )
学术动态
304
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 ——中国医师协会“第三届中国基层心血管病大会”会议报道
2014 Vol. 23 (4): 304-304 [摘要] ( 604 ) [HTML 1KB] [PDF 797KB] ( 1180 )
 

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公告

 
· 《实用心电学杂志》2024寒假工作安排
· 关于《实用心电学杂志》2024年度广告宣传合作征集的通知
· 致谢2023年度执行编/ 青委、审稿专家
· 关于审稿费、版面费和订刊费分开扫码缴费的说明
· 关于警惕假冒《实用心电学杂志》编辑部工作人员与作者联系的声明
· 敬告作者
· 关于《实用心电学杂志》增加页码及价格的通知
· 关于审稿费及版面费缴纳方式变更的说明
                  更多 
 

下载中心

 
· 文献引用格式(2022—2024年)
· 2024年选题指南
· 论文投稿模板
· 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
· 审稿专家信息表
 

版权信息

 

主  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  办:江苏大学
主  编:卢喜烈
国际刊号:ISSN 2095-9354
国内刊号:CN 32-1857/R
刊  期:双月刊
编辑出版:《实用心电学杂志》
               编辑部
地  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邮  编:212013
联系电话:0511-84446662
E-mail:syxdxzz@sina.com
 

版权所有 © 2012《实用心电学杂志》编辑部
本刊E-mail:syxdxzz@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