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实用心电学杂志
 返回杂志社|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期刊订阅 | 投稿指南 |行业新闻 |优先出版| 录用公告 | English
 
 

稿件处理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理事单位

 
                  更多 
 

友情链接

 
· 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
· 中国知网
· 万方数据
· 维普网
· 中国医师协会
·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4年 23卷 3期
刊出日期:2014-06-28

起搏器与起搏心电图
论著
经验技术交流
综述
病例报告
学术动态
读图解析
科室风采
   
专题评论
153 刘霞
运动心电图解读:2013
20世纪30年代,心电图应用于运动负荷试验,称为运动心电图。20世纪60年代,运动心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心肌缺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运动心电图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根据2013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发布的用于试验和训练的运动标准,更新运动心电图的解读。
2014 Vol. 23 (3): 153-156 [摘要] ( 1240 ) [HTML 1KB] [PDF 1609KB] ( 2361 )
会讯
156
浙江大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26期“心电图学提高班”招生通知
2014 Vol. 23 (3): 156-156 [摘要] ( 618 ) [HTML 1KB] [PDF 867KB] ( 1054 )
论著
157 陆娟,戴敏,钱大钧,高怡,王如兴
应变延迟指数对心脏再同步治疗患者术后反应的评估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成像应变延迟指数(strain dyssynchrony index,SDI)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患者术后反应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和斑点追踪成像测定25例CRT治疗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左室同步性和左室收缩功能。长轴SDI、径向SDI和圆周SDI分别通过左室长轴、径向和圆周应变峰值与收缩末期峰值差值之和的平均值计算得出;同时评估术前及术后6个月患者心功能的变化,CRT临床有反应定义为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以上,CRT超声心动图有反应定义为术后6个月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少≥15%。结果  在评估CRT患者术后反应的3种SDI中,径向SDI≥6.6%时,预测CRT有反应的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83%,曲线下面积0.88 (P<0.001);圆周SDI≥3.2%和长轴SDI≥3.5%时,预测CRT有反应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和0.76 (P<0.05)。3种SDI均阳性预测CRT有反应率为100%,且它们均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减少相关。结论  径向SDI能较好地预测CRT患者术后反应,而联合使用3种SDI更能准确评估CRT患者术后的反应。
2014 Vol. 23 (3): 157-162 [摘要] ( 894 ) [HTML 1KB] [PDF 1383KB] ( 1396 )
163 张媛,吕金兰,马淑英,刘振波,卜培莉,王乐信,马龙乐,李志平
不同部位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碎裂QRS波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部位陈旧性心肌梗死(old myocardial infarction,OMI)伴碎裂QRS波(fQRS)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探讨OMI患者梗死部位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根据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特征,选择147例伴fQRS与室性心律失常的OMI患者,分为前壁梗死组(A组)、下壁梗死组(B组)、侧壁梗死组(C组),并对所有病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进行室性心律失常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A组与B组对比,短阵室速发生率(P<0.05)、室早Lown分级3~5级发生率(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对比,室早总数<720个/24 h(P<0.05)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伴fQRS与室性心律失常的OMI患者中,梗死部位不同,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不同,进一步增加了fQRS波对OMI的诊断灵敏度,以便进行早期干预,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2014 Vol. 23 (3): 163-166 [摘要] ( 1487 ) [HTML 1KB] [PDF 2210KB] ( 1322 )
167 何文一,邓国兰,王玲莉,宋瑾,侯佳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连续心率减速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危险分层与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心率变异性总标准差(SDNN)、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20例体检者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其DC值、DRs、HRV时域指标SDNN以及LVEF;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记录冠脉狭窄程度。按照DRs结果分为低危组(17例)、中危组(15例)、高危组(6例)、对照组(20例),比较4组间年龄、DC值、SDNN、LVEF及冠脉狭窄程度。结果① 高危组的年龄比低危组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从对照组到高危组,DC值和SDNN值逐渐降低,高危组与其他3组相比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DRs分层与冠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Rs分层和DC值、SDNN间有显著相关性,均能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迷走神经张力,联合应用可提高心肌梗死后猝死的预警。
2014 Vol. 23 (3): 167-169 [摘要] ( 1214 ) [HTML 1KB] [PDF 927KB] ( 1509 )
170 席延琴
中青年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青年人扩张型心肌病伴或不伴心力衰竭与心脏功能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扩张型心肌病伴有心力衰竭患者65例(心力衰竭组)和不伴有心力衰竭患者58例(非心力衰竭组)给予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心脏的大小、功能以及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结果 ① 心力衰竭组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与非心力衰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心力衰竭组在心电图上的QRS时限、肢导低电压、异常Q波、STT改变的比例略高于非心力衰竭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发生率与非心力衰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心力衰竭组患者入院时心脏功能Ⅲ级、Ⅳ级分别占58.4%、21.5%。两组经住院治疗后,心脏功能较入院时明显改善(P<0.05)。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时,LVEDd明显增大,LVEF显著降低,并与心脏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早期诊断和治疗,除去心力衰竭诱发因素,能够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2014 Vol. 23 (3): 170-173 [摘要] ( 925 ) [HTML 1KB] [PDF 904KB] ( 1799 )
174 周丽,孙建辉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动态变化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的动态变化,评估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后心肌的恢复作用,以及QTd对PCI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的临床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急性心梗2周内在我院成功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15例,择期PCI术者20例,采集其入院时,术后6 h、12 h、24 h、48 h的心电图,并测量QTd。再选取我院2010至2011年急性心梗患者未溶栓未接受PCI术,仅药物治疗者30例,收集其入院时、入院2 d及1~2周时的心电图,并测量QTd。另选取健康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PCI治疗组QTd在术前与术后48 h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术后48 h QTd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诊治疗组和择期治疗组较未治疗组在相同时间点QTd下降,且急诊治疗组较择期治疗组QTd下降幅度更大。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在PCI术后的动态变化表明,可通过再通闭塞的冠状动脉增加心肌氧供和血供,恢复正常的心肌电生理,改善心室肌复极的不均匀性,且急诊PCI治疗较择期PCI治疗能更快速且更大幅度地降低QTd。
2014 Vol. 23 (3): 174-177 [摘要] ( 1066 ) [HTML 1KB] [PDF 1050KB] ( 1220 )
178 许智永,刘林勇,康虹,郑文凯
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溶栓成功患者和未溶栓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溶栓再通A组(41例)和未溶栓B组(36例)。分析两组患者QTd和QTcd(心率校正后的QTd)的变化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QTd及QTcd较B组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QTd及QTcd减小,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
2014 Vol. 23 (3): 178-180 [摘要] ( 1228 ) [HTML 1KB] [PDF 889KB] ( 1357 )
182 巢淑波
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QT离散度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QTd)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中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50例分为非室性心律失常组39例(A组)和室性心律失常组11例(B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各组的QTd及心率校正后的QTd(QTcd)数值。结果 A组QTd及QTc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和对照组的QTd及QTcd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QTd及QTcd显著增加,QTd及QTcd可作为预测该类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可靠指标。
2014 Vol. 23 (3): 182-183 [摘要] ( 939 ) [HTML 1KB] [PDF 1025KB] ( 1240 )
学术动态
181
多元合流汇浦江明珠璀璨耀东方 ——记本刊编辑参加“第八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
2014 Vol. 23 (3): 181-181 [摘要] ( 587 ) [HTML 1KB] [PDF 870KB] ( 1073 )
科室风采
185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心电学科简介
2014 Vol. 23 (3): 185-185 [摘要] ( 567 ) [HTML 1KB] [PDF 1103KB] ( 1437 )
起搏器与起搏心电图
187 王志毅
心脏起搏中的交叉感知
交叉感知是心脏起搏中的一种感知异常现象,其发生机制是起搏器因误感知心电信号、起搏脉冲信号或干扰信号而导致输出功能异常。心房起搏或心室起搏均可出现交叉感知。引起交叉感知的主要原因是感知灵敏度设置过高、肌电信号或干扰信号过强以及起搏电极的感知极性选择不当等。交叉感知多为一过性出现,且患者多无异常感觉,通常是在心电图检查或随访时被发现。通过选择适当的感知灵敏度及相关参数、告知患者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力动作,以及在安全有效起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起搏器输出强度等,可有效预防交叉感知现象的发生。
2014 Vol. 23 (3): 187-190 [摘要] ( 1353 ) [HTML 1KB] [PDF 4038KB] ( 2327 )
191 邓国兰,王玲莉,何文一
起搏器现代功能的识别
起搏器现代功能包括:噪音反转功能、心室安全起搏、最小化心室起搏等,增加了起搏心电图的复杂性,给临床医生准确识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根据起搏器现代功能的设计原理,结合心肌组织生理性不应期与起搏器感知器不应期大致对应的心电图位置,识别其在心电图上的表现,并与起搏器感知及起搏功能不良相鉴别。
2014 Vol. 23 (3): 191-195 [摘要] ( 1077 ) [HTML 1KB] [PDF 2896KB] ( 1577 )
196 何方田,张晓红,吕钽
基础起搏心电图解读系列讲座(5):解读起搏器的各种频率
结合对16个图例的分析,详细阐述了起搏器各种频率的基本概念和相应的心电图表现,如频率应答、频率回退、频率平滑、频率滞后、抗心动过缓快速起搏、抗心动过速起搏等。熟悉和掌握这些内容有助于日常起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的分析和判断,有助于防止误判起搏器功能异常。
2014 Vol. 23 (3): 196-203 [摘要] ( 1145 ) [HTML 1KB] [PDF 5523KB] ( 3306 )
读图解析
190
读图解析
2014 Vol. 23 (3): 190-190 [摘要] ( 553 ) [HTML 1KB] [PDF 1615KB] ( 1648 )
224
读图解析
2014 Vol. 23 (3): 224-224 [摘要] ( 517 ) [HTML 1KB] [PDF 1183KB] ( 981 )
综述
204 黄赟,潘闽
心房颤动与炎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主要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所导致的房律紊乱。诱发房颤的病因众多,而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是促使房颤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主要对心房颤动与炎症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4 Vol. 23 (3): 204-207 [摘要] ( 1056 ) [HTML 1KB] [PDF 913KB] ( 1446 )
经验技术交流
208 褚庆民,刘珊珊,李荣,吴伟,吴辉
快速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新方法——图形法
室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需要紧急处理的严重心律失常,如何运用体表心电图准确、快速地诊断室速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一个难题。笔者根据室速发生的起源部位不同,体表心电图分别具有不同的特异性表现,通过临床仔细分析大量心电图,并根据室速起源的部位分类,总结出了一种快速、简便且准确率高的诊断室速的新方法——图形法。为验证该新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经心脏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的280份室速发作时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全部运用图形法对其进行分析,其中有177份符合图形法的诊断条件,诊断符合率为63.21%。图形法简便、快速、高效,易被临床专科和非专科医师掌握,适用于临床的需要。
2014 Vol. 23 (3): 208-211 [摘要] ( 836 ) [HTML 1KB] [PDF 1779KB] ( 1410 )
212 罗玲玲
三种流程法联用诊断宽QRS波心动过速3例
联合应用Brugada四步流程、Vereckei四步法、aVR单导联四步法等对3例宽QRS波心动过速心电图进行鉴别诊断,均诊断为室速。经针对性治疗,3例患者心电图均转复为窦性心律。提示临床中联合采用多种方法诊断,对宽QRS波心动过速心电图能快速准确诊断。
2014 Vol. 23 (3): 212-215 [摘要] ( 762 ) [HTML 1KB] [PDF 4674KB] ( 1473 )
病例报告
216 郭惠玲,谌亮
心电图伪差呈现P′-QRS波群1例
通过本例伪差的报道,复习和了解伪差的定义、种类及其产生的常见原因。虽然产生伪差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多是由于相关操作技术不够细致周到所致。本文提出避免或减少伪差的方法,即增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确保正确规范操作,并为患者提供宽松舒适的检查环境,避免外界的干扰;也提出了出现伪差后的处理方法,如果疑为伪差,可重做一份合格心电图进行比较,在作心电图分析时认真对比各个波群的形态和节律,以减少误诊。
2014 Vol. 23 (3): 216-216 [摘要] ( 912 ) [HTML 1KB] [PDF 1566KB] ( 1598 )
217 韩静静
房性早搏未下传偶遇室性早搏
房性早搏后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群可由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预激综合征以及房性早搏同步之室性早搏等所致,房性早搏未下传与室性早搏相继发生临床上少见,且易与房性早搏伴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相混淆,二者形成机制不同,临床意义及治疗亦不同,遇到此类图时应加以鉴别,本文报道心电图表现为房性早搏未下传偶遇室性早搏的患者1例。
2014 Vol. 23 (3): 217-218 [摘要] ( 1028 ) [HTML 1KB] [PDF 1892KB] ( 1573 )
219 许金兰,储成华,郭美琴,王晓华
房室结快、慢径路的正、反文氏现象伴慢-快径路蝉联现象
患者男,50岁,因反复发作性心前区堵塞感、气喘1年,近2 d再发就诊。动态心电图夜间记录可见规律出现P波,经历了3次房室传导跳跃现象和3次正文氏现象,2次反文氏现象,符合房室结快、慢径路的正、反文氏现象及慢-快径路蝉联现象。本例以多个心动周期PR间期>0.35 s变化为主,周而复始,其中PR间期最长达 0.64 s,长久出现将会影响到患者心脏功能;我们在动态心电图报告中应突出PR间期明显延长描述,以引起临床重视。
2014 Vol. 23 (3): 219-220 [摘要] ( 1218 ) [HTML 1KB] [PDF 1613KB] ( 1984 )
221 李嘉萍,郑杰,李库林,刘晓宇,王如兴
心房静止误诊为心房颤动1例
心房静止(atrial standstill,AS)是一种极少见的心律失常,心电图和心超常均无法明确诊断,故容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心房静止误诊为心房颤动的病例。
2014 Vol. 23 (3): 221-222 [摘要] ( 1059 ) [HTML 1KB] [PDF 1516KB] ( 1333 )
223 郭雪芬,胡华章,严国平
完全性房室阻滞伴双源性室性逸搏节律及正常化室性融合波2例
老年患者2例,既往有冠心病史。心电图均示:心房波与QRS波无传导关系。R-R间期不匀齐,频率分别约37次/min和44次/min。QRS波群呈3种形态:左束支阻滞型、右束支阻滞型和正常形态;Q-T间期延长。心电图诊断:完全性房室阻滞伴双源性室性逸搏节律及“正常化”室性融合波,Q-T间期延长。
2014 Vol. 23 (3): 223-224 [摘要] ( 900 ) [HTML 1KB] [PDF 2051KB] ( 1349 )
225 曾德芳,李佳骏
RonT现象诱发室速室颤致阿斯综合征发作误诊癫痫1例
患者女, 51岁,因反复发作性晕厥抽搐11年再发5 h入院。3年前诊断为癫痫并口服抗癫痫药,仍有发作。入院后动态心电图示RonT型室早诱发室速室颤并伴阿斯综合征。
2014 Vol. 23 (3): 225-226 [摘要] ( 1101 ) [HTML 1KB] [PDF 3262KB] ( 1818 )
227 毛勇,刘尚武,柏晓梅
受阻型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同时出现酷似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
患者男,49岁,因间断头晕半年就诊。心电图看似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但仔细分析诊断为受阻型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同时出现。此种情况较少见,需要与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房-室室性融合波相鉴别。
2014 Vol. 23 (3): 227-228 [摘要] ( 1135 ) [HTML 1KB] [PDF 2031KB] ( 1452 )
 

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公告

 
· 《实用心电学杂志》2024寒假工作安排
· 关于《实用心电学杂志》2024年度广告宣传合作征集的通知
· 致谢2023年度执行编/ 青委、审稿专家
· 关于审稿费、版面费和订刊费分开扫码缴费的说明
· 关于警惕假冒《实用心电学杂志》编辑部工作人员与作者联系的声明
· 敬告作者
· 关于《实用心电学杂志》增加页码及价格的通知
· 关于审稿费及版面费缴纳方式变更的说明
                  更多 
 

下载中心

 
· 文献引用格式(2022—2024年)
· 2024年选题指南
· 论文投稿模板
· 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
· 审稿专家信息表
 

版权信息

 

主  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  办:江苏大学
主  编:卢喜烈
国际刊号:ISSN 2095-9354
国内刊号:CN 32-1857/R
刊  期:双月刊
编辑出版:《实用心电学杂志》
               编辑部
地  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邮  编:212013
联系电话:0511-84446662
E-mail:syxdxzz@sina.com
 

版权所有 © 2012《实用心电学杂志》编辑部
本刊E-mail:syxdxzz@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