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首页  学报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须知  留  言  English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5年 33卷 9期
刊出日期:2015-09-25

泵理论与技术
   
泵理论与技术
737 张帆,, Martin Bhle, 裴吉, 袁寿其, Annika Fleder
侧流道泵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侧流道泵或侧通道泵(side channel pump)是一种介于容积式泵和离心泵之间的径向式叶片泵,由叶轮一侧有一个横截面为半圆形的侧流道而得名,通常具有超低比转数特性和自吸能力,其体积小,流量低,但是扬程却很高.与普通离心泵相比,侧流道泵作为一种新型泵,更适用于极端条件下气液两相流体和接近临界状态流体的输送.首先介绍了侧流道泵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简要阐述了流体在侧流道泵内的运动轨迹.同时,按照时间顺序分析了侧流道泵的研究情况,重点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侧流道泵的研究现状.最后根据前面所述的研究成果,展望了侧流道泵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优化设计可提高侧流道泵的性能,完善侧流道泵理论模型,利用先进的内部流动测试手段,例如PIV,LDA等,分析测量侧流道泵内部流动规律和旋涡演变机理,设计开发多功能侧流道泵是今后侧流道泵的研究重点.
2015 Vol. 33 (9): 737-743 [摘要] ( 1695 ) [HTML 1KB] [PDF 2230KB] ( 2158 )
744 李跃, 施卫东, 韩笑笑
不同结构形式对串并联离心泵振动特性的影响
为了研究串并联离心泵不同结构形式对泵外特性及其振动特性的影响,选取叶轮匹配螺旋型压水室和叶轮匹配导叶匹配环形压水室2种结构形式,并参考优秀水力模型采用速度系数法对2种结构形式的串并联离心泵的叶轮进行水力设计,按照标准专门搭建了外特性与振动试验台,对串并联离心泵2种结构形式下的外特性及不同监测点的机脚加速度的1/3倍频程进行数据采集、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叶轮匹配螺旋型压水室的原始结构形式的效率比叶轮匹配导叶匹配环形压水室的新型结构形式的效率要高;串并联离心泵采用叶轮匹配导叶匹配环形压水室的结构形式对于泵组的减振降噪具有良好的作用,新型结构比原始结构在全频段各个监测点振动噪声减小3~4 dB;各个监测点的振动在各个频段的变化无规律可循,监测点的振动噪声也有所变化,监测考核时应布置多个监测点进行综合评价.
2015 Vol. 33 (9): 744-749 [摘要] ( 1408 ) [HTML 1KB] [PDF 4824KB] ( 1486 )
750 杨从新, 富友, 强盼, 刘洋
不同压出室下叶轮切割对离心泵性能影响
为研究2种不同压出室下叶轮切割对离心泵性能的影响,以及单级单个叶轮切割与多级下单个叶轮切割的差异,基于N-S方程、标准k-ε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对MD-280-43×6型多级离心清水泵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以单级单个叶轮为切割目标时,随着切割量增大,螺旋形压出室的水力效率变化趋势比径向导叶式压出室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压水室水力损失每叶轮2%切割量,损失平均增长分别为0.360,0.193 m,2种压出室内部动压分布及对叶轮所产生径向力的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异;以多级下单个叶轮切割与单级单个叶轮切割的对比为目标时,对于径向导叶式压出室离心泵和螺旋形压出室离心泵,其水力效率、扬程、内部湍动能分布与各种单级单个模型平均偏差分别为1.644%,0.279%,2.090 m,1.573 m,1.302 J/kg,1.548 J/kg;不同压出室下叶轮切割特性的研究,应考虑压出室所带来的差异;多级泵叶轮切割特性研究时,应尽量回归多级环境进行研究.
2015 Vol. 33 (9): 750-755 [摘要] ( 1559 ) [HTML 1KB] [PDF 2500KB] ( 1509 )
756 谭东杰,, 白羽, 刘厚林, 董亮, 李柏松, 张宏
导叶相位角度对管道输油泵水力性能的影响
为提高管道输油泵水力性能,以某型号大型管道输油泵为研究对象,针对导叶相位角度对其水力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Pro/E与Gambit软件对该输油泵全流道内流场进行三维造型与网格划分.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对输油泵在6个导叶相位(0°,6°,12°,18°,24°和30°)及5个流量工况(0.8Qd,0.9Qd,1.0Qd,1.1Qd和1.2Qd)下的内流场进行定常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导叶相位下输油泵的性能曲线,对比分析了不同导叶相位下输油泵的内部流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相位时,在设计工况下扬程差别较大,扬程最大相差6%,大流量及小流量工况下扬程的差别较小;设计工况下效率差别较小,大流量及小流量工况下效率的差别增大,效率最大相差2%;导叶叶片背面出口处的低速区是影响输油泵水力性能的重要因素,不同导叶相位下,蜗壳隔舌处的流场不同,进而影响输油泵的水力性能;受导叶流道出口低速区的影响,导叶相位为6°,12°及18°时,蜗壳扩散段流态较差,导致输油泵效率偏低,且蜗壳出口速度分布非常不均,不利于输油泵高效平稳地运行.
2015 Vol. 33 (9): 756-761 [摘要] ( 1161 ) [HTML 1KB] [PDF 4571KB] ( 1251 )
762 张人会,, 郭荣, 杨军虎,, 李仁年,
基于CFD的空间导叶内部流场分析及优化设计
针对空间导叶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以离心泵的空间导叶为研究对象,采用设计工况下泵的扬程和效率提升为优化目标,在保证叶片进口安放角、出口安放角、导叶轴面等设计参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CFD数值模拟计算不同包角的空间导叶叶型与泵的水力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找效率最优的导叶叶型.计算结果表明:空间导叶的叶片包角对泵的内流场结构和泵的外特性有重要影响,在其他流道参数不变的情况下, 存在使泵效率最高的最优包角;随着导叶叶片包角的增大,叶片工作面上的高压区域逐步由进口向出口移动,叶片由“前载型”逐步变为“后载型”;小包角时,由于叶片前部分的叶片安放角变化较大,在叶片背面的中部到后部的部分区域存在低速脱流区,且随着叶片包角的增大该脱流区面积逐渐减小并逐渐向出口方向移动;随着叶片包角的增大,叶片进口堵塞现象加重,导叶进口速度逐渐增大.揭示了空间导叶流动结构与导叶包角、型线间的内在关系,为空间导叶的优化及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5 Vol. 33 (9): 762-767 [摘要] ( 1554 ) [HTML 1KB] [PDF 3207KB] ( 1440 )
768 资丹, 田明, 邹玉涛, 王福军
装备封闭式吸水罐的泵站水力学特性
针对吉林省某高扬程调水泵站进行了CFD数值计算.在网格无关性检查的基础上,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对单泵运行、2台泵和3台泵同时运行的不同工况进行计算.从水力损失、流线图、流速分布均匀度和速度加权平均角度等方面对比分析了这些工况的水力损失和内部流场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边机组在吸水罐内没有正对喇叭管的旋涡,对应的吸水管内流线较为光顺,未发生“S”型扭曲.对于单泵或多泵组合运行,边机组和边机组组合运行时的流速分布均匀度和速度加权平均角度最高,比中间机组和中间机组组合运行时的分别平均高1.8%,5.602°.因此,装备封闭式吸水罐的泵站,中间机组的流态较边机组恶劣,而边机组的流态反而较好.这一结论与常规开敞式泵站恰好相反.针对这类泵站,若需要单泵或者是2台泵运行时,建议优先考虑1台边机组或2台边机组组合的运行方式.
2015 Vol. 33 (9): 768-772 [摘要] ( 1125 ) [HTML 1KB] [PDF 2822KB] ( 1261 )
773 王强, 汪建文,, 侯亚丽,, 罗坤,, 高志鹰,
基于U-ABL理论屋顶风力机微观选址数值方法探究
针对国际能源署Task27项目子课题——复杂城市建筑环境屋顶风力机微观选址数值分析方法研究,引入了较传统指数分布更精确、更适宜城市建筑环境的城市大气边界层(U-ABL)理论,探索性提出一种基于城市大气边界层内建筑屋顶风湍流特性分析的屋顶风力机微观选址的数值研究分析新方法.建立了呼和浩特南郊某建筑模型及适宜当地的相关入流函数;计算、分析了建筑屋顶各参考分析点的湍流强度、风加速因子、湍流厚度及理想功率增大因子等湍流特性参数随高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屋顶选定水平轴风力机最佳安装位置为建筑前沿点、最佳安装高度约为1.50倍建筑高度;该实例验证了所提新方法的可行性,能为城市环境风湍流特征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及新思路,亦对建筑屋顶风力机的微观选址具有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
2015 Vol. 33 (9): 773-778 [摘要] ( 1154 ) [HTML 1KB] [PDF 1767KB] ( 1478 )
779 黄俊,, 亢庆,, 金平伟,, 李岚斌,, 李红军, 姜学兵,
基于神经网络和粒子群算法产流量模型构建
为了研究坡面产流量与各影响因子间定量关系,分析野外多尺度人工径流小区实测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及粒子群算法,建立了坡面产流量预测模型,产流量与坡长、坡宽、坡度、前期土壤含水量间可采用二次抛物线关系进行描述,与植被覆盖度、降雨量间分别采用幂函数和线性函数进行描述.另外采用加权相对差距和法确定了产流量BP神经网络模型最优拓扑结构及网络参数,建立了产流量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模拟值与实测相对误差在±20%以内,预测精度较高.同时基于产流量与各单因子定量关系,建立了产流量经验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推求了模型未知参数,该经验模型相对误差主要在±30%以内,其精度略逊于BP神经网络模型.
2015 Vol. 33 (9): 779-786 [摘要] ( 1103 ) [HTML 1KB] [PDF 1743KB] ( 1471 )
787 闻洋洋, 孙见君, 马晨波, 於秋萍, 夏欣龙
机械密封性能测试技术研究进展
开展机械密封性能测试技术研究对提升机械密封性能测试装备技术水平,研发高性能机械密封产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过去几十年的端面摩擦扭矩、温度、膜压、膜厚、磨损量和泄漏量测试技术的总结与分析,指出了目前机械密封性能测试技术发展的瓶颈,提出了开发新型微型面力传感器、无线扭矩传感器供电装置、非接触式红外探测端面温度技术以及B型超声成像在线磨损量测量技术是今后一段时期机械密封性能测试技术发展的方向.
2015 Vol. 33 (9): 787-795 [摘要] ( 2592 ) [HTML 1KB] [PDF 1616KB] ( 1975 )
796 王露, 刘小刚, 张岩, 万梦丹, 杨启良, 李晓娟
滴灌模式和保水剂对小粒咖啡生长调控及节水效应
为了探讨热带特色经济作物云南小粒咖啡的节水高效生产模式,通过3种滴灌模式(常规滴灌、交替滴灌和固定滴灌)和2个保水剂水平(有保和无保)的完全组合试验,研究灌水方式和保水剂对小粒咖啡生理生态、生物量积累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滴灌相比,交替滴灌和固定滴灌的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均大幅提高;交替滴灌的根系活力显著提高,而固定滴灌的根系活力减小.交替滴灌能使小粒咖啡减少耗水量32.07%,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9.87%.施用保水剂的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减小,而生物量积累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大24.81%和33.03%.与常规滴灌不加保水剂相比,交替滴灌配施保水剂能显著提高小粒咖啡叶绿素、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而减少丙二醛和脯氨酸累积,同时增加总生物量13.80%,提高水分利用效率73.41%.因此,交替灌溉配施保水剂是一种小粒咖啡适宜的节水综合调控措施.
2015 Vol. 33 (9): 796-801 [摘要] ( 1911 ) [HTML 1KB] [PDF 1488KB] ( 1404 )
802 杨启良, 陈金陵, 赵馀, 刘小刚, 王卫华, 刘艳伟
盐胁迫条件下不同水量交替灌溉对小桐子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为了研究盐胁迫条件下,不同水量交替灌溉对小桐子幼树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取盆栽试验,设置3种供水水平[W1: 19.8 mm,W2: 19.8/39.6 mm(对2种灌溉定额进行交替灌溉),W3: 39.6 mm]和3种施盐水平(每kg风干土中加入NaCl分析纯的质量分别为S0: 0 g,S1: 3 g,S2: 6 g),对小桐子幼树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与处理W3相比,W2节水19.72%,其平均茎粗、叶面积及叶片数仅分别下降了4.10%,6.14%,1.32%,总蒸散量和干物质质量分别减少19.68%和10.14%,从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1.61%.在处理W2下,与处理S0相比,S1的小桐子总干物质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增加17.49%和20.30%,表明在处理W2下,处理S1对提高小桐子的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盐分S2胁迫时,与处理W3相比,W2的株高和茎粗分别提高44.99%和3.47%,总蒸散量显著降低20.30%,总干物质质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增加30.90%和65.38%,表明在盐胁迫程度较高的处理S2下,采用处理W2具有提高小桐子抗盐胁迫的能力.可见,在盐胁迫条件下采取不同水量交替灌溉处理,不仅可促进小桐子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而且提高了小桐子的抗盐胁迫能力.
2015 Vol. 33 (9): 802-810 [摘要] ( 1275 ) [HTML 1KB] [PDF 1555KB] ( 1356 )
811 刘馨惠, 卞城月, 马长健, 刘泉汝, 魏春芝, 李全起
玉米秸秆覆盖下宽幅精播冬小麦产量损失补偿效应及水分利用效率
为了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秸秆覆盖的麦田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宽幅精播和常规种植2种种植模式,每种种植模式设0和0.6 kg/m2 2种秸秆覆盖方式,以研究种植模式和玉米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变化、阶段耗水量、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覆盖虽然显著减少了冬小麦耗水量,但是也显著降低了冬小麦穗数和千粒质量,从而显著降低了冬小麦产量.玉米秸秆覆盖条件下,宽幅精播种植模式通过显著增加穗数而对产量损失起补偿作用,且宽幅精播种植模式的耗水量显著低于常规种植模式,故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种植模式.在山东地区,为了提高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宽幅精播种植与玉米秸秆覆盖相结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节水种植模式.
2015 Vol. 33 (9): 811-817 [摘要] ( 1153 ) [HTML 1KB] [PDF 1467KB] ( 1313 )
818 朱燕翔, 王新坤, 杨玉超, 程岩, 郭芮
细小泥沙对半透膜微润管堵塞的影响
为探明半透膜微润管对细小泥沙抗堵塞性能的影响,采用有压连续灌水方式对微润管3种粒径组成小于0.100 mm的泥沙颗粒进行了不同质量分数浑水灌溉堵塞试验.分析了泥沙粒径、含沙量以及压力水头对灌水器堵塞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灌水器发生堵塞时的敏感粒径范围和含沙量质量分数值.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浑水含沙量的增大堵塞越严重,呈正相关关系;粒径在0.061 0 mm~0.100 0 mm对微润管的堵塞影响最大;相同水质条件下,随着压力水头的增大微润管堵塞程度会降低.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半透膜微润灌溉技术提供了相关的理论基础.
2015 Vol. 33 (9): 818-822 [摘要] ( 1283 ) [HTML 1KB] [PDF 1599KB] ( 1390 )
823 赵进, 汤跃
高稳定性卷盘喷灌机单喷头喷洒车设计
针对国产卷盘式喷灌机最常采用的单喷头钢架拼接式喷洒车在工作运行过程中受到喷头压力水后坐力、螺旋盘管扭曲的作用力和地面坡度等环境的作用而出现的弯扭、翻倾等问题,克服在喷头车上直接安装水泥配重块这一传统解决方案带来的成本提高、造型笨重粗糙等不足,从喷洒车的具体结构推导出影响其稳定性的理论因素.建立了单喷头喷洒车的三点支撑型式和五点支撑型式2种主要车架拓扑结构模型.以安装摇臂式喷头的喷洒车为例,考虑地面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因素,对一定坡度工况下运行的车体进行受力和受弯矩的平衡稳定性分析,将最大不翻倾临界坡度角作为衡量喷洒车稳定性高低的指标,基于MATLAB平台对影响稳定性的重心高度、前后支撑点距离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喷洒车的最大不翻倾临界坡度角提高了39.53%,优化后喷洒车的稳定性得到增强.分析思路和优化方法可为高稳定性喷洒车的设计优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2015 Vol. 33 (9): 823-828 [摘要] ( 1707 ) [HTML 1KB] [PDF 1585KB] ( 1369 )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微信公众号  
学报公告     更多》
关于调整本刊发表费的通知
新国标发布:学术论文编写规则(GB/T 7713.2—2022)
关于《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投稿系统开放时间调整
关于版面费缴纳方式变更的说明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40周年刊庆征稿启事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继续入选《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2022年寒假工作安排公告
本刊荣获“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学报信息  

主管单位
 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江苏大学
协办单位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排灌机械分会
 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
主  编
 袁寿其
编辑出版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
责任编辑
徐云峰  张文涛 陈建华
谈国鹏  朱漪云 盛    杰
  下载中心  
  版权转让协议
  ISSN 1674-8530
  论文模板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杂志通讯员申请表
  维护期刊出版道德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公约
  论文模板(英文版)
  问卷调查
  论文写作指南
  联系我们  
地  址: 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邮  编: 212013
电子邮箱: pgjx@ujs.edu.cn
微  博: 点击访问
电  话: 0511-84493098
QQ      群: 179201227

江苏大学梦溪校区(镇江市梦溪园巷30号)图书馆5楼 0511-84440893 传真0511--84440033
Copyright 江苏大学杂志社 2010-201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