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期刊订阅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本周话题  |  English
 

2007年创刊
ISSN 1673-8381
CN 32-1774/G4
 

期刊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协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
主  编:袁寿其
编辑出版:《高校教育管理》编辑部
电  话:0511-84446013
地  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邮  编:212013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高校教育管理
 
2017年 11卷 4期
刊出日期:2017-07-10

探索争鸣
高等教育国际化
   
专家访谈
1 莫玉婉, 贺艳芳
论双轨平行的教育体系与职业能力建设——德国职业教育专家菲利克斯·劳耐尔教授访谈录
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中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亟须明确其定位、核心、发展路径等基本命题。基于此,德国职业教育专家菲利克斯·劳耐尔教授认为,首先应将职业教育体系置于与学术教育体系平行的路径设计之上;其次,职业能力诊断是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和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必要前提,建立在“工作过程知识”之上的大规模能力测评工具——COMET,在德国、中国和南非等国家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劳耐尔教授认为需要加强国内职业教育研究队伍建设,开发职业教育核心职业及其标准,制定企业培训条例等。
2017 Vol. 11 (4): 1-8 [摘要] ( 428 ) [HTML 1KB] [PDF 2005KB] ( 750 )
职业教育
9 肖凤翔, 张荣
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动因、改革与启示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国际化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学术的影响,德国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改革,通过调整学位制度、引入学分制度、搭建终身学习资格框架等措施重塑国际形象,实现了德国与其他国家职业教育体系间的可迁移性、可兼容性和可通用性。我国在建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程中,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改革的经验,对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2017 Vol. 11 (4): 9-15 [摘要] ( 460 ) [HTML 1KB] [PDF 1392KB] ( 723 )
16 朱国华, 吴兆雪
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战略重点
职业教育的历史逻辑与中国转型现实构成了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两大时代背景,将先后以应用型本科建设、应用型大学建设和一流职业教育国际融合为核心,依次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应用型本科建设应更注重在培养体系中实现学科链与产业链融合,在课程模块中实现校企产学研训协作对接,在培养方式上逐渐推进个性化培养方式和学习方式;应用型大学建设应更注重软实力提升,强化硬实力建设,突出创新力培育;一流职业教育国际融合应更重视伴随经贸线走出去,契合产业链引进来,对接国际前沿一体化。
2017 Vol. 11 (4): 16-24 [摘要] ( 426 ) [HTML 1KB] [PDF 1473KB] ( 605 )
25 郝天聪, 石伟平
从示范到优质: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模式的反思与前瞻
摘要: 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进入内涵提升的关键阶段之后,追求高等职业教育的精细化发展逐渐成为一股新的潮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随之提上日程。反思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方向。其核心框架应为,紧扣项目建设初衷,建立以绩效评估为导向的拨款机制;优化项目验收标准,设计以软件建设为重点的指标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贯彻以全体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构建多元治理结构,打造以名师团队为主体的治理模式;强化院校深度合作,形成以集团办学为载体的合作网络。
2017 Vol. 11 (4): 25-30 [摘要] ( 460 ) [HTML 1KB] [PDF 969KB] ( 494 )
专题企划·全面深化“放管服”教育改革
31 吴振利
《“放管服”意见》下的普通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治理探讨
以《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为指引,普通本科院校二级学院治理同样需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使其从被治理走向适度自主治理,从名义上的“独立”主体走向实质上的“治学”主体。治学权及与之高度相关的权力,属于普通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的界内事;不该负责和不擅长的,属于普通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的界外事;与治学权高利害相关、比较重要和不宜由普通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单独持有的,则属于应合理分权的交界事。普通本科院校对二级学院应该做到真放真管真服务,普通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则应该规范作为、积极作为和理性作为。
2017 Vol. 11 (4): 31-37 [摘要] ( 504 ) [HTML 1KB] [PDF 1814KB] ( 592 )
38 黄宇骁
高等教育政策的规范效力与法治化路径——兼论《“放管服”意见》的落实形式
作为政策载体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并不具有普遍约束力。没有法律规范的依据,对政策进行立法是使其发挥外部效力的唯一方法。公立高等学校在没有行使法律授权的行政职权时,行政机关对其进行管理应当遵守依法治教的要求。在必要的法律事项上,行政机关必须运用法律管理高校;在任意法律事项上,行政机关可以被允许使用规范性文件对高校进行监督管理。上述规则可以用来解决《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落实形式问题,使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实现法治化。
2017 Vol. 11 (4): 38-46 [摘要] ( 834 ) [HTML 1KB] [PDF 996KB] ( 536 )
47 姚荣
论我国公立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的公法规制
 当前,在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逐步深化的宏观政策引导下,政府对公立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审批式管理”开始被“质量导向”的“监管式治理”取代。据此,公立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的行政规制,正在由“显性”转向“隐性”。然而,这并未改变公立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权作为行政权的现实窘境,政府依旧将公立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视为国家“委办事项”。要破解我国公立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规范与保障的一系列难题,必须走出将其界定为“内部管理权”抑或“行政权”的误区。从理想的状态而言,公立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应回归作为学术自治权的本质并被纳入公法规制的视野,进而形塑“国家法”与“大学法”良性互动的“合作规制”结构。
2017 Vol. 11 (4): 47-57 [摘要] ( 491 ) [HTML 1KB] [PDF 1075KB] ( 539 )
高等教育国际化
58 江波, 钟之阳, 赵蓉
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正发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文章从理念、趋势、使命、挑战、展望五个方面,对世界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走向与发展进行分析与阐述。未来,教育将是全球共同的事业,由于多元因素的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将以培养面向未来的高层次人才为新的使命,同时面临着提升对全球教育改革发展影响力的新挑战,这就要求在注重不断拓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的基础上,发挥高等教育国际化主力军的引领作用,创造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和合作空间,适应并推进世界正在发生的教育范式的改革,并加强政策和条件保障。我们要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理念、新趋势、新使命和新挑战,相信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将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前景。
2017 Vol. 11 (4): 58-64 [摘要] ( 493 ) [HTML 1KB] [PDF 995KB] ( 674 )
65 王祖林
我国大学院系国际化实施困境与推进策略
“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推进大学国际化向纵深发展是大势所趋。底部沉重与松散联合的大学组织结构要求大学国际化以院系为中心,院系国际化是大学国际化的基础,而大学国际化的理念及管理方式影响着院系国际化的实施成效,二者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我国大学院系自主权不足和管理高度集中统一使院系国际化的实施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体现为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的紧张、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矛盾以及行政文化与学术文化的冲突。推进院系国际化需扩大院系权限,尊重院系学科差异;加大资源投入,创新管理与评估方式;秉持国际化理念,构建新型院系组织文化。
2017 Vol. 11 (4): 65-70 [摘要] ( 365 ) [HTML 1KB] [PDF 1059KB] ( 538 )
探索争鸣
71 付八军
从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到创业型大学
摘要: 创造性人才的特征与素质各不一样,但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则是其核心素养。培养创造性人才特别需要创造性教育,这种教育正是诱发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适宜环境之一。致力于学术成果转化的创业型大学是以创新性的学术成果作为前提与基础的,其学术创新的品质要求与活动特点决定了创业型大学是一个培养创造性人才、施行创造性教育的实践平台。同时,创业型大学培养的创业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创业潜质,但不等于实际的创业工作者,而这种创业潜质最为核心的部分,正是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因此,从本义上来说,创业型大学必定施行创造性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
2017 Vol. 11 (4): 71-75 [摘要] ( 372 ) [HTML 1KB] [PDF 1801KB] ( 499 )
76 邹太龙, 张学敏
论我国科研评价体制中的“二律背反”——对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引发争议的再思考
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科学奖,无疑是一桩增强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的大事,但由此而引发的相关争议也击中了我国科学研究中存在的目标功利短视、行为避难就易、成果重量轻质和索引过度崇拜等学术痛点,更直接有力地折射出了我国科研评价体制中的“二律背反”现象:科研奖励的价值取向是集体在场还是个人在场,科研评价的根本标准是外显指标还是内在价值,学术头衔的资格认定是交际攻关还是学术贡献,科研评价的终极旨归是管理之便还是激励创新,科研评价的主体选择是行政主导还是同行评议。
2017 Vol. 11 (4): 76-82 [摘要] ( 322 ) [HTML 1KB] [PDF 982KB] ( 733 )
83 刘阳, 姜朝晖
高校冷门学科从危机到突围的跨越发展研究
任何学科都是多元文化体系的一部分,都具有独特的历史贡献和社会价值。为了扭转对冷门学科发展的非理性认识,作者根据学科潜力、市场需求、生源数量情况对冷门学科进行了分类;同时,通过梳理我国冷门学科在录取生源、培养单位分布、师资结构、就业状况方面的发展现状,认为高校冷门学科发展受到认知偏差、宣传导向、就业状况、学科门槛、权利承认、资源支持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激发冷门学科的文化科技力量,文章建议从学科发展思路、学科布局、培养模式、学科定位、学科集群、外在建制等方面化解学科危机,促进学科突围。
2017 Vol. 11 (4): 83-90 [摘要] ( 470 ) [HTML 1KB] [PDF 1175KB] ( 445 )
智库研究
91 张新培, 赵文华
中国研究型大学智库的发展现状研究——基于内容分析和专家访谈的调查
文章对研究型大学以智库为发展定位的机构进行分析,发现其区位分布有明显的集群现象,成立模式有官学研合作型、高校自主型和国际合作型3种,研究领域广泛且主要集中于教育、经济和国际问题领域。文章通过专家访谈印证并阐释了当前智库发展存在内涵建设不足等问题,认为需要从树立正确的智库观、建设高水平人才团队、构建实体化运行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打造专业化的知识生产与转化平台等方面加强智库内涵和质量建设。
2017 Vol. 11 (4): 91-96 [摘要] ( 526 ) [HTML 1KB] [PDF 1269KB] ( 564 )
97 郭瑞
高校智库评价机制研究
智库评价机制建设应该是包含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评价制度建设、评价程序建设、评价方法完善、评价环境构建等要素的系统工程。各个要素相辅相成,才能保证评价的科学、公正,发挥评价的判断、预测、选择及导向功能。当前智库评价活动多从工具理性出发,关注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而忽略了其他要素的完善。文章通过实证研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论证了智库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程度与评价制度的规范程度、评价方法的完善程度、评价程序的规范程度、评价环境的构建程度存在多元线性关系,且智库评价结果公信程度同样也受上述因素的影响,最后提出多维完善高校智库评价机制的策略途径。
2017 Vol. 11 (4): 97-104 [摘要] ( 481 ) [HTML 1KB] [PDF 1879KB] ( 569 )
教学管理
105 韩艺, 陶珊珊, 郭鹏飞
基于“主体间性”的精品课程评价系统及其构建
精品课程评价是一个多主体间参与互动并协同增效的“主体间性”过程。“主体间性”视角不但为洞悉传统精品课程评价存在的一元主体主导、师生参与不足、协商交流不够、评价与改进脱节等问题提供了分析透镜,而且为构建起有效的精品课程评价系统提供了可行路径。为此,在构建“主体间性”的精品课程教学评价系统SPR模型的基础上,文章形成包括4个评价维度、15个评价基面、44个评价影响因子的指标体系,经Delphi法确定指标权重后,基于AHP层次分析的实证过程,在证明了指标信度和效度的同时,得出各层级指标的总排序权重,反映出“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中的对话沟通、“教学方法”中的“互动式教学”备受重视,“主体间性”评价需求提升。文章基于实证研究结论的省思可得,“主体间性”的课程教学评价系统的践行离不开理念、制度、机制和平台等条件的构建与支持。
2017 Vol. 11 (4): 105-112 [摘要] ( 420 ) [HTML 1KB] [PDF 1224KB] ( 530 )
113 赵光锋, 解德渤
我国大学创新教学的误区、难点与突破
培养创新性人才是我国大学创新教学的根本诉求,也是“钱学森之问”的核心要义,更是高等教育质量建设成功的典型标志。但当前我国大学创新教学并未取得显著性效果,关键是在“拓展教学时空”的教学理念、“向课堂要效率”的教学思路、“向讲授法宣战”的教学方法以及“拒斥大班授课”的组织形式等方面存在诸多认识误区,从而遮蔽了创新教学的本质。教学制度障碍、教师自身局限以及学生参与度低等实践难题又进一步限制了创新教学的推行。因此,大学创新教学的核心追求是“让每一位学生发自内心地学习”,其实现突围的首要前提在于澄清理论认识,根本策略在于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现实路径在于构建师生“教学学术”共同体。
2017 Vol. 11 (4): 113-118 [摘要] ( 399 ) [HTML 1KB] [PDF 968KB] ( 491 )
综述
119 饶武元, 刘浩
我国院校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文章通过词频分析、社会网络、多维尺度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知网中检索到的197篇“院校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院校研究热点集中在院校研究的本土化发展,院校研究相关研究方法的多元化,院校研究在高等教育质量研究中的应用,院校研究在大学战略发展研究中的应用4个方面。最后,文章预测了我国院校研究在“双一流”建设时代的研究趋势。
2017 Vol. 11 (4): 119-124 [摘要] ( 453 ) [HTML 1KB] [PDF 5204KB] ( 675 )
高校教育管理
 

微信公众号

 
 

通知公告

 
· 《高校教育管理》编委会换届暨第六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
· 我刊被评定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3年版)”
· 我刊刊文入选第二届江苏“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名单
· 2024年寒假相关工作安排公告
· 我刊入选为江苏省高校学报研究会2023年度精品期刊
· 我刊继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 校学科建设与规划发展处到编辑部调研
· 《高校教育管理》2022年度高影响力论文
                  更多 
 

下载中心

 
· 《高校教育管理》论文投稿模板
· 版权须知
                  更多 
 

友情链接

 
· 江苏大学杂志社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2《高校教育管理》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