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学报动态 | 法律法规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投稿须知 | 联系我们 | 返回杂志社 |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友 情 链 接

 
· 中图分类号
·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 中国知网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 农业机械学报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 37卷 3期
刊出日期:2016-05-10

论文
   
论文
249 瞿磊, 王忠, 王燕鹏, 孙波
EGR率对正丁醇/柴油燃烧过程及排放的影响
采用不同EGR率,对柴油机燃用含正丁醇质量分数为10%的混合柴油(N10)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了EGR率对燃用正丁醇/柴油的燃烧过程与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随着EGR率的增加,最大爆发压力下降,压力急剧升高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后移,主燃烧开始时刻和瞬时放热峰值也发生明显后移,滞燃期有所延长,放热峰值逐渐下降;柴油机HC,CO,碳烟排放随着EGR率的增加而有所升高,但碳烟排放仍低于柴油;NOx排放随着EGR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高负荷时,降低趋势更为明显,负荷为75%时,与EGR率为0相比,EGR率为10%时NOx排放降低了47.2 %,EGR率为20%时NOx排放降低了86.3%.
2016 Vol. 37 (3): 249-255 [摘要] ( 1239 ) [HTML 1KB] [PDF 1882KB] ( 1938 )
256 陈燎, 谢明维, 盘朝奉, 周孔亢
基于RBF神经网络车速控制的再生制动系统测试
针对纯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系统优劣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车速自动跟踪的再生制动系统测试方法.首先根据离线测试数据推导车速跟踪开环控制动态数学模型;然后用RBF神经网络搭建车速跟踪闭环控制驾驶员模型;最后利用PSO算法对RBF神经网络参数进行优化.在试验室自主研发的整车惯性模拟台架上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RBF神经网络算法控制车速跟踪相比传统模糊PID控制减小了车速跟踪误差,提高了再生制动系统测试的准确性,该方法在实际再生制动测试中应用是可行的.
2016 Vol. 37 (3): 256-263 [摘要] ( 1182 ) [HTML 1KB] [PDF 3282KB] ( 1913 )
264 田晶晶, 李世武, 孙文财, 冀秉魁
高速公路隧道环境对驾驶员注视特性的影响
 为了分析高速公路隧道环境对驾驶员注视特性的影响,选取长春至珲春高速路段24条隧道进行了道路试验.通过试验获取了驾驶员的视觉特性数据,采用k-均值聚类法对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注视区域进行聚类,划分为8个不同的注视区域.基于驾驶员注视区域的划分结果,对比分析了不同隧道环境下驾驶员注视区域的分布比例.结果表明:驾驶员在短隧道环境下注视点主要集中于车辆行驶方向的正前方,在短隧道环境下驾驶员视认难度系数高;驾驶员在长隧道环境下注视点分散于不同的注视区域,在中长隧道环境中驾驶员逐渐适应了低照度环境,视认难度系数降低.
2016 Vol. 37 (3): 264-267 [摘要] ( 1145 ) [HTML 1KB] [PDF 2034KB] ( 2017 )
268 邱浩, 董铸荣, 雷正保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ARS与DYC集成控制与试验
针对四轮独立转向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的操纵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后轮转向(ARS)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的集成控制策略.采用变传动比参考模型,通过基于滑模变结构设计的ARS控制器和非线性DYC控制器,对轮胎线性区域内的控制不足进行弥补,提升车辆非线性范围的操纵性能.对双移线工况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集成控制器优于ARS控制器和DYC控制器,能够有效提升车辆操纵稳定性以及降低横摆力矩需求,提高了车辆的纵向稳定裕度,集成控制是有效的.
2016 Vol. 37 (3): 268-276 [摘要] ( 1832 ) [HTML 1KB] [PDF 2476KB] ( 2523 )
277 王明超, 陈亚平, 吴嘉峰, 董聪
斜日字布管螺旋折流板电加热器热力性能数值模拟
斜日字布管三分螺旋折流板电加热器是针对现有分层环形布管弓形折流板电加热器存在的传热系数偏低和管间距不统一的缺陷而设计的一种正三角形布管的新型方案.对5种由27根16 mm的U形管按斜日字布管的倾斜角为15°,20°三分螺旋折流板电加热器和2种由30根16 mm的U形管分层环形布管不同板间距的弓形折流板方案进行了流动与传热性能及表面温度均匀性的数值模拟和对比.流体为压缩氮气的计算结果表明:与性能相对较高的板间距200 mm弓形折流板方案相比,有效加热面积仅为685%的15°三分螺旋折流板电加热器的表面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分别降低了317,507 K,平均换热系数和综合指标h·Δp-1/3分别提高了682%,343%.
2016 Vol. 37 (3): 277-282 [摘要] ( 937 ) [HTML 1KB] [PDF 3034KB] ( 1616 )
283 王军锋, 许荣斌, 左子文, 孙成仁
荷电液滴吸附颗粒物过程的试验
液滴荷电可增强其对颗粒物的吸附能力,有效提高其除尘效率.建立了荷电单液滴吸附颗粒物的试验系统,采用高速摄像技术结合显微放大图像处理技术对颗粒物的运动特性进行了可视化研究,捕捉了荷电液滴在吸附过程中颗粒物的运动轨迹.通过分析颗粒物在静电力、质量力以及黏性力等作用下的运动特性,发现颗粒物的粒径是影响其运动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荷电液滴比未荷电液滴更易于吸附颗粒物;颗粒物在到达液滴表面后无法克服液滴的表面张力能,会黏附在液滴表面;部分颗粒物及其微团在飞向荷电液滴的运动过程中会出现奇特的排斥飞散现象;粘黏沉积及排斥飞散现象都会影响荷电液滴捕集颗粒物的效率.
2016 Vol. 37 (3): 283-287 [摘要] ( 1174 ) [HTML 1KB] [PDF 1698KB] ( 1667 )
288 管春松, 王树林, 胡桧, 陈永生, 张浪
蔬菜作畦机设计与试验
为解决现有起垄机具作业效果达不到蔬菜苗床整理要求的问题,结合菜地整理农艺要求,采用双刀轴分层耕作原理,设计了一款蔬菜作畦机,分析并确定了关键工作部件的结构参数.以机具前进速度和动力输出轴转速为影响因子设计了田间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一次作业能够完成深层土壤旋耕、表层土壤精整、起畦和畦面镇压等多项工序;所选的两因素对作业质量都有极显著影响,较优的工作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25 km·h-1,动力输出轴转速1 000 r·min-1,碎土率达9258 %,平整度为224 cm.在相同工况下通过与传统旋耕起垄复式作业机的作业性能对比,作畦机作业耕深增加2 cm左右,碎土率提高887%,畦面平整度降低256 cm,明显提升了作畦质量.
2016 Vol. 37 (3): 288-295 [摘要] ( 1651 ) [HTML 1KB] [PDF 3057KB] ( 1911 )
296 卢杨, 李华康, 孙国梓
一种基于P2P技术的分布式微博爬虫系统
 微博正逐步成为公共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体,高效地获取微博数据则显得至关重要,分析微博数据有助于研究者及时了解舆情信息.由于传统网页爬虫无法获取完整的微博信息,微博API又有诸多限制,因此针对新浪微博,设计了一种基于P2P技术的微博爬虫系统.该系统避免了新浪API的功能和连接限制,使用基于模拟登录的网页爬虫,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划分任务,实现连续高效的数据采集.通过与其他架构的试验比较,证明本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能为舆情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2016 Vol. 37 (3): 296-301 [摘要] ( 1523 ) [HTML 1KB] [PDF 1414KB] ( 3039 )
302 蒋凌云, 冯莹, 施明浩, 徐佳
应急搜救系统数据通信平台设计与实现
针对无通讯基础设施的应急搜救场景,在Android平台下设计并实现了数据通信平台.该平台提供了Ad Hoc、WiFi热点轮换和传统WiFi 3种网络连接策略,实现基于非阻塞式Socket通信模式,设计了数据移交的轻量传输模式和长数据传输模式,使数据移交针对速度、便捷、稳定等不同需求智能选择2种经优化的数据传输方式.试验结果表明:Ad Hoc组网连接和WiFi热点轮换接入成功率为100%;非阻塞式Socket通信在少量并发数据的近距离传输成功率为100%,在远距离大量并发数据传输成功率为90%.轻量传输模式比传统的UDP传输模式的传输成功率提高了5%,长数据传输模式在保证高速传输且不出现严重抖动等异常情况下,传输成功率达到100%.数据通信平台能够为应急搜救提供稳定、健壮的数据通信服务.
2016 Vol. 37 (3): 302-308 [摘要] ( 957 ) [HTML 1KB] [PDF 2668KB] ( 1920 )
309 蔡浩, 朱熀秋, 吴熙
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分布式电源快速配置方法
为减弱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对配电网的电源质量、电压分布和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分布式电源快速配置方法.首先,提出了反映配电网节点电压稳定性的量化指标,优先选择电压薄弱处作为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位置.然后,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集,评价期望电压节点的分布式电源的合理容量.最后,在MATLAB中运行前馈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并通过52节点配电网测试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通过最优配置分布式电源位置和容量,电压稳定性得到了有效改善,网络损耗明显降低,节点的电压分布值提高至090p.u.以上.
2016 Vol. 37 (3): 309-314 [摘要] ( 1113 ) [HTML 1KB] [PDF 1662KB] ( 1871 )
315 汪旭东, 位锋威, 许孝卓, 封海潮
直驱抽油机用圆筒型磁通切换电动机特性分析
针对现有抽油机系统存在传动环节多、结构复杂以及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直线电动机直接驱动的抽油机系统,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直接平衡的方式,并采用圆筒型磁通切换电动机.初步设计了直线电动机直接驱动的抽油机的总体结构,分析了圆筒型磁通切换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给出了电动机的主要尺寸,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磁场分布、气隙磁密、永磁磁链、空载反电动势、电感及推力等电磁性能进行了分析,采用添加辅助齿的方法优化了电动机磁阻力.结果表明,圆筒型磁通切换电动机反电动势趋近于正弦波,其谐波分量仅占基波分量的3%,在直线抽油机系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016 Vol. 37 (3): 315-320 [摘要] ( 874 ) [HTML 1KB] [PDF 1828KB] ( 1990 )
321 孙宇新, 王浩, 杜怿
无轴承外转子异步电动机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为了提高飞轮储能系统运行的精度和可靠性,减小转矩脉动及悬浮脉动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对无轴承外转子异步电动机径向悬浮力及转矩与电动机结构参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减小转矩脉及悬浮脉动的一般方法.介绍了无轴承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基于此推导了电动机数学模型.结合传统异步电动机设计方法,设计了一台功率为0.5 kW,转矩绕组极对数Pt=2,径向悬浮力绕组极对数Ps=1的无轴承外转子异步电动机.基于有限元软件计算了无轴承外转子异步电动机的磁场分布,确定径向悬浮力、转矩和悬浮绕组电流之间的关系,并得到电动机气隙长度和磁场饱和对径向悬浮力的影响规律,而且考虑了不同槽配比和定子极弧系数对悬浮力及转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动机转矩绕组电流和悬浮绕组电流分别为额定电流2.5 A和2.0 A时,转矩为1 N·m,转子径向悬浮力为105 N,能够实现转子的稳定悬浮.
2016 Vol. 37 (3): 321-326 [摘要] ( 1299 ) [HTML 1KB] [PDF 4185KB] ( 1952 )
327 安海超, 杨波
基于灰色关联的沥青拌和楼骨料称量系统校正
针对国产沥青拌和楼骨料称量过程计量波动及超差率较大,导致难以准确控制骨料组成配比的问题,以国产4000型沥青拌和楼的骨料称为研究对象,校正量系数、灰色关联分辨系数、误差加权及变化率系数为相关控制参数.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设计了以沥青拌和楼动态监控为基础的灰色关联偏差校正新回路.通过分析骨料称标定的参考数据序列与动态监控实测数据序列的灰色关联度,对骨料称量过程进行了动态偏差校正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方式后,骨料计量过程平稳,各档骨料的最大超差率从5%以上降至3%以内,动态集料级配误差从±1.5%以上降至±1%以内,有效改善了超差较大的情况,提高了配料精度.
2016 Vol. 37 (3): 327-331 [摘要] ( 1063 ) [HTML 1KB] [PDF 1793KB] ( 1852 )
332 曾庆军, 刘慧婷, 张明
基于HDR的陀螺仪随机漂移分析与处理
通过对MEMS陀螺仪工作时产生的噪声误差特点进行分析,采用启发式漂移消减法 (HDR)设计闭环网络,对该误差进行实时估计和补偿.针对载体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摇摆问题,通过添加双低通滤波器来消除影响;由于低通滤波器的引入而产生的时间延迟,通过设计信号滞后消除环节解决,提高MEMS陀螺仪对姿态角的估计精度;对于载体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弯曲和转向问题,则通过设计阈值函数进行解决.最后,采用Allan方差对陀螺仪补偿后的误差进行综合评定,并以MCROV水下机器人为平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HDR补偿之后,陀螺仪的各项误差指标均有比较明显的降低,显著提高陀螺仪的输出精度.
2016 Vol. 37 (3): 332-336 [摘要] ( 1253 ) [HTML 1KB] [PDF 1694KB] ( 2543 )
337 吴云龙, 朱稳, 夏昌坤, 孟素慈, 谢吉民
基于双希夫碱配体的两个过渡族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
以一个新型的双希夫碱五齿配体N,N′-二-[(苯并咪唑)亚乙基]二乙撑三胺(LA)分别和ZnCl2和CdCl2反应,得到了两个过渡族配合物.在Zn(Ⅱ)配合物中,五齿配体发生了水解,变成一个单希夫碱配体,配位中心呈现一个五配位的配位模式.而Cd(Ⅱ)配合物中的配体却是完整的,配位中心呈现一个六配位的配位模式.结果表明金属中心对配位模式和配体的水解有较大的影响.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中心的过渡金属离子与LA或LB的多齿配体螯合,端基的卤素离子协同参与配位,配位中心分别表现出三角双锥和八面体的配位构型.苯并咪唑上未参与配位的N—H基团和水分子产生了大量的氢键作用,最终形成了三维的堆积结构.
2016 Vol. 37 (3): 337-341 [摘要] ( 856 ) [HTML 1KB] [PDF 1831KB] ( 1714 )
342 常艳婷, 陈忠达, 张震, 牛小虎
环氧乳化沥青粘层剪切疲劳性能
采用应力控制方式、半矢正弦波荷载波形、10 Hz加载频率和取值为01的循环特征值,以剪切断裂为疲劳破坏标准,在60 ℃恒温条件下,以02~07的应力水平在MTS810材料试验机上进行45°斜剪疲劳试验,对最佳配方和最佳洒布量的沥青路面及桥面沥青铺装层环氧乳化沥青粘层的剪切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剪切疲劳寿命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应力水平对疲劳寿命有较显著的影响,60 ℃高温条件下,当应力水平由02增加到07时,沥青路面及桥面铺装环氧乳化沥青粘层的疲劳寿命降幅分别为974%和993%;建立的疲劳寿命对数与剪应力回归方程有较高的精度,且桥面铺装结构剪切疲劳寿命较沥青路面对剪切应力更为敏感.
2016 Vol. 37 (3): 342-346 [摘要] ( 1881 ) [HTML 1KB] [PDF 1424KB] ( 1710 )
347 邹玲, 郑南翔, 李炜, 纪小平, 张文刚
基于热平衡原理的沥青混合料比热容试验
基于热平衡原理,设计了沥青混合料比热容测试系统,阐述了系统各参数的确定方法及热量损失的标定方法.采用已知比热容的黄铜,验证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利用该测试系统,测定了多种沥青混合料在60~70℃的比热容.通过考察可知:沥青混合料比热容与空隙率大小成正相关;随集料种类变化的沥青混合料,比热容大小排序为c(蛇纹岩)>c(角闪岩)>c(石灰岩)>c(辉绿岩)>c(花岗岩);随沥青种类变化的沥青混合料,SBSIC改性沥青混合料比热容大于基质沥青混合料比热容;所测试沥青混合料比热容大小为750~1150J·(kg·℃)-1.
2016 Vol. 37 (3): 347-351 [摘要] ( 2272 ) [HTML 1KB] [PDF 1966KB] ( 2652 )
352 骆祖江, 金鹏, 田开洋, 谈金忠
深基坑降水与地面沉降模拟预测软件研制
以太沙基固结理论为基础,考虑孔隙度、渗透系数及储水率随含水层发生固结沉降的变化特征,建立了深基坑降水与地面沉降三维耦合模型.采用FORTRAN95语言将计算过程编制成程序,并使用VB60研发了深基坑降水与地面沉降控制模拟预测可视化操作软件.以图形化界面方式,模拟和表达深基坑降水与地面沉降的关系,据此提出深基坑降水的最优化方案.以南京地铁三号线柳州东路站深基坑降水工程为例,运用该软件对深基坑降水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15口井降水方案,降水10 d后,基坑内部地下水位维持在基坑底板10 m以下(埋深208 m);降水66 d后,基坑周围1000 m处地面沉降量小于0015 m,满足沉降控制要求.
2016 Vol. 37 (3): 352-358 [摘要] ( 1222 ) [HTML 1KB] [PDF 2686KB] ( 1759 )
359 杨俊, 袁凯, 狄先均, 唐云伟, 黄家标
天然砂砾改良膨胀土力学指标试验及模型分析
以湖北省宜昌市机场路扩建工程沿线的膨胀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掺入天然砂砾对其进行物理改良,研究其对膨胀土CBR值、回弹模量、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等力学强度指标的影响,并建立相对应的数学预估拟合模型,然后通过补充室内试验,验证了数学预估拟合模型的准确性及精确度.试验结果表明:膨胀土中掺入天然砂砾后,力学特性显著提高,且满足路基规范的规定值;掺入天然砂砾后,随着掺入量的增加,改良土体的最佳含水率逐渐减小,最大干密度逐渐增大,CBR值和回弹模量都得到有效提高,无侧限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天然砂砾的掺量为20%时达到最大值,内摩擦角呈增大趋势,而黏聚力呈线性减小趋势;室内试验得到的力学指标数学预估拟合模型,通过补充室内试验验证后,证明其是比较准确且精确度较高的.
2016 Vol. 37 (3): 359-366 [摘要] ( 1262 ) [HTML 1KB] [PDF 1608KB] ( 2112 )
367 辛景舟, 周建庭, 杨洋, 仲建华, 牛云峰
响应面法在大跨轨道斜拉桥索塔长期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为探究大跨径轨道专用斜拉桥索塔长期变形的离散性,以重庆蔡家嘉陵江大桥为工程实例,考虑5个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中心复合设计法三水平试验设计,构造不含交叉项的二次多项式响应面模型,将索塔变形与各随机参数之间的复杂隐性关系通过近似的显式函数关系表达出来,运用F检验和修正的决定系数进行响应面模型的显著性和精度检验,采用后退回归进行基函数显著性分析,实现响应面模型的简化.最后,基于Monte Carlo抽样分析,对索塔长期变形进行概率意义上的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确定性方法和不确定性方法计算所得的位移差异由1年的1322 mm增大到30年的7162 mm,参数的随机性对斜拉桥索塔塔顶位移的预测结果有较大影响,考虑参数的随机性有助于衔接结构设计状态与施工状态.
2016 Vol. 37 (3): 367-372 [摘要] ( 871 ) [HTML 1KB] [PDF 1370KB] ( 1969 )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公告

 
·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会委员招募启事
· 第三届信息技术和机器人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IDITR 2024)
· 我刊入选《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 STM)》
·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办公地点搬迁公告
· 2020暑假工作安排公告
· 关于近期网络不稳定情况的说明
· 2019暑假工作安排公告
· 祝您 2017春节愉快!新春如意!百事可乐!万事顺利!
                  更多 
 

下载中心

 
· 江苏大学杂志社审定稿及发表流程
· 版权转让协议
· 维护期刊出版道德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公约
· 投稿须知
· 论文写作模板
 

期 刊 信 息

 
主管单位 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江苏大学
主  编 邢卫红
编辑出版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  址 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邮  编 212013
电子信箱 xbbj@ujs.edu.cn
电  话 0511-84446612
 

版权所有 © 2012《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